第515章 有意外(第2/3页)

不过现在,随着战争结束,经济复苏,财政形势大幅好转,这些传统的福利也在一一恢复。贾似道也才有底气纵然蒲寿庚炒卖迟约,拉高粮价。

只要江南城市的穷人不会挨饿,粮食价格暂时涨个几倍,是不会有人造反起事的。

而且,贾似道也不是什么都不做,只是眼睁睁看着粮价上涨。在临安的米价突破每石五贯之后,临安府的常平仓终于透过临安的粮商开始往外粜米了。常平仓粜米的价格是每石五贯,允许粮商每石加四百文出售。囤积这些常平米当然是重罪,不过还是有不少米商在犯傻——毕竟参加屈华杰领导的空头联盟的米商只是米商中的一小部分。

邓秋忠回到自己的金谷行在临安的总号时,看见铺子门口买米的队伍比上午他离开时更长了一些。倒不是金谷行磨蹭着不肯多卖米,而是屯米的铺子实在太多,如金谷行这样敞开卖米的米行,实在寥寥无几,因而也就吸引了大批顾客光临了。

“东家,今天已经粜出去2000石了,别家可都在囤米,咱们这样……”

米行的管事儿看到邓秋忠回来,立即迎了上来,低声汇报。“可是这排队买米的人还不见少,这样下去……”

“无妨!”邓秋忠一挥手,“继续往外粜,白天卖不完晚上接着卖,让伙计们加夜班!”

“是,东家。”这管事儿的叹口气,这金谷行看来是开不了几日了,迟约定出去那么多,库里面的米就这么些,淮西的米又过不来,现在还这样大手笔的粜米。他摇摇头,又道:“对了,刘先生来了,就在客厅里面候着您,仿佛有什么要紧事情要说。”

“哦,知道了。”邓秋忠应了一声,就大步向客厅走去。

“宗莲兄,出了大事情了!”

进了客厅,刚刚打发走了伺候的小厮,刘孝元也不客套,脸色凝重的就告诉了邓秋忠一个让人意外的大消息。

“大唐赵王李彦国统兵三万,很快就要渡河攻入宝应州了!”

“什么!?”邓秋忠猛吃了一惊,愣愣地看着刘孝元,半天也说不出一句话,最后才结结巴巴地问:“真的?消息是真的吗?”

“千真万确!”刘孝元道,“蒙古人在两淮广布细作,现在他们都受我节制,这消息绝不会有误的!”

刘孝元深吸口气,压低声音道:“据报,因为去年的大战,大唐损失惨重,大量军兵伤亡,今年初又再次征调府兵扩充军队,以致农事荒废,济南、益都、徐邳等地只剩老弱耕种。因此今秋以后,大唐必然遭遇粮荒。李彦国无计可施,也无钱财购米,只得铤而走险,南征淮东……目的就是以淮东之米养兵!”

“大军可动了?可渡河了?”邓秋忠紧张地追问。

“大兵已到涟水,正在搜集船只,显然就要渡河了!”刘孝元焦急地道,“本来只是一个池州,不想又多了个李彦国。池州还好,无非花钱买阵,送贾似道一个大捷罢了。李彦国那边却不好糊弄,他的府兵在大清河打败过忽必烈!岂是宋国的团勇能对付的?这淮东一乱,米价只怕要升个没完了!赚不到钱是小,若是坏了大王事情,可如何使得?”

“莫急,莫急……蒲寿庚现在可知道此事了?”

“尚不知晓,不过隐瞒不了多久。”刘孝元跺跺脚,“兴许明日一早,临安就满城皆知此事了。”

“这……明经兄,你先去盯着蒲寿庚。”邓秋忠深吸口气,“我再去见屈总管,他一定有回天之计的。”

刘孝元点点头,却没有马上离开,又对邓秋忠道:“回天不易,屈总管毕竟是商人,为今之计,怕是要动武了!若是拖延时日,误了东南风,就算筹集到粮食也无法北运了。”

“动武?”

“打下庆元府,庆元府的常平仓中就有米一百多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