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8章 武装的商人(第2/3页)

只是怯的不花负伤而退,没有丢了性命,蒙古军队的损失也小一些,不是全军覆没,好歹逃回了两千来人。但是大马士革还是被马木鲁克军攻占,旭烈兀在大食的扩张也暂时画上了句号。

“别存什么幻想了,”蒲寿庚叹了口气,“埃及的忽都思·贝尔巴斯苏丹有一万两千个马木鲁克兵,而且都是最好的马木鲁克,他们的对手不过是五个蒙古千人队。咱们手里才多?不过五六百人,就想阻挡陈德兴的几万大军?”

说着话,他摇了摇头。伊斯兰教海商撤离泉州的决定,是伊斯兰教商会秘密开会做出的决定,这是最高的机密,与会者都向真主立誓不可泄密。饶是蒲师文,在今日之前也是一无所知的,现在蒲寿庚之所以向儿子交了底,那是因为时机已经到了——泉州伊斯兰教番商起事的时机到了!

……

“胡阿伟,你带1000人守正门!”

“柯师傅,你带1000人去守后门。”

“陈四虎,你也带1000人去守东边的围墙。”

“许米佬,你带1000人去守西边的围墙。”

“唐老三,你带1000个会射箭的守在道观四角的塔楼之上,把床子弩也抬上去。”

“……”

与此同时,方玉门正穿着一身闪闪发亮的钢甲,大马金刀地坐在太乙观大殿内,给自己的一票徒众布置战守。

汇集到太乙观的天道徒总共有万人左右。已经被方玉门分了十个千人队。其中最精锐的千人由他亲自掌握,充当预备队,都是披坚持锐的精壮汉子。其余九个千人队,则各指派了千人长和百夫长,算是草草编成了行伍,还配发了兵器和纸甲——太乙观本来就是为造反起义而建的据点,不仅十分坚固,拥有高大的围墙和厚重的大门,围墙后面还建了可以站人的木质平台,前后大门也建有门楼,以便于防守。而且还在道观中藏了兵甲战具,包括属于违禁品的铠甲、皮甲、纸甲、各种弩机和天雷,足足可以武装上万人!

如此数量的军用物资散落民间,在中国历史上,大概也只有海上贸易异常发达的宋朝的三个大港才会存在吧?而这种民间拥有大量违禁武器的直接推动力当然就是海贸的需求。因为此时的海上是个无法无天的地方,海商海盗根本一体。没有武备的商船出海,那是肯定要被人抢光的。所以在国家的海军可以完全控制大海,剿灭海盗之前,海商是必须拥有武力的。而大量海商聚集的城市或国家,必然会出现民间武力极为强大的情况。

历史上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民间财力武力强大所造成的必然后果——任谁有钱又有枪,都会想更进一步去参与国家管理的。

南宋末年,蒲寿庚得以在泉州作乱,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不幸的是,蒲寿庚为首的泉州伊斯兰教番商从来就不是中国资产阶级。顺便提一下,当时的泉州并不是没有支持南宋的商人武装。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以许汉青、许夫人为首的许氏海商集团。

至于后来的元明清三朝都推行海禁国策,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抑制民间海商的武力——明清时代的手工业和雇佣劳动是非常发达的,在大部分时间内都超过了同期的欧洲。说没有资产阶级萌芽那是胡扯。但是这种萌芽却时时刻刻处于封建王朝的摧残压迫之中,难以茁壮成长也是事实。之所以如此,也不是因为中国封建王朝不尊重私人财产,而是从明朝开始的海禁政策解除了商人的武装!

失去武装的商人,自然也就没有了保护自身财产安全的本钱,成了士大夫集团的附属品,更不可能再进一步去染指政权了。

不过现在还是武装海商泛滥的南宋时期,泉州这座国际大港中多的是武力强盛的商人。其中一部分,还是入了天道教,买了士绅身份的“明商”。这些商人虽然瞧不上草根出身的玉门十三郎,但是却不敢对墨影娘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