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章 层层发包的封建制(第2/3页)

相比之下,西周的殖民扩张式封建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例子。这种制度让中华文明从黄河中游的一隅,扩张到了整个东亚大陆——如果拿后世的零售业做比较,秦式集权好比直营,西周封建好比加盟连锁,自然是各有千秋。不过在开拓蛮荒之地的时候,西周封建显然比秦式集权更好用。

因为秦式集权派去蛮荒之地的只是些流官和军队,最多再有些哭天喊地被强制发配去的移民。而周式封建却能把构成一个封国的中上阶层整体移植出去,从而形成夏君夷民的社会结构——可不能小看中上层阶级在殖民扩张中的作用。说句比较反动封建的话,在古代,一个民族的文化、宗教、历史传承,是由这个民族的中上层阶级所掌握的。如果中上层阶级不能和下层一起参与到殖民扩张之中,而只有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也不掌握多少财富的下层民众自发的“下南洋”,他们就很难保持自己的民族本色,也很容易融入当地的土着民族。

当然,这种的周式封建并不适用中国本土,陈德兴在北明采取的士爵(士绅)制也不是周式的。北明封建制的层次很少,只有君主——贵族(士绅、天道教道人)——平民——农奴等四个主要等级。北明贵族等级(包括士绅)可以通过议会参与政治,贵族和平民都可以通过考试出任底级官吏,也可以从军。

这种社会结构类似于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前后的状况,实际上已经处于封建制度的末端,或许只要几十年的发展,就能跨入资本主义了。北明之所以能够如此,当然是和南宋时期中国相当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相关的。

南宋,本来就是一个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国家。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来说,这个国家已经做好了进入资本主义的大部分准备。

但是这种“明式封建”,却是无法照搬到尚处于蛮荒的吕宋岛的。最多就是在吕宋岛上建立几个贸易据点,最后会将吕宋岛变成一个殖民地。根本不可能迅速的在南番各地建立起一个个的华夏封建国家。而周式封建,则是唯一可行的选择!

赵与郁接过觉信递给的文书,一目十行地翻看起来,只看了一会,就迅速被文书上的内容给吸引住了。

文书上面的内容并不多,主要就是介绍日本的御家人制度和层层封建体系。御家人和陈德兴的士爵制差不多,而层层封建则类似西周,是造成日本国碎片化的罪魁祸首。不过,用在开拓吕宋上面却是极有价值的!

这种方法就是将吕宋岛划分成落干区域,“承包”给各个营头。而各个营头再将自己分到的地盘划分区域,再一次发包给下面的人。这层层封建的本质,就是层层发包!

而团练的根子又是宗族、乡党、同窗,所以每一个团练的小头目背后都有一个宗族或是家族,如果他们在吕宋成为了封建主,有了一片可以传子传孙的基业,积极性自然会很高了。他们就会去全力发动各自的社会关系,动员自己的族人、乡里、同学去吕宋帮助自己开发和治理地盘。甚至可以强制动员自己所属宗族在国内的佃户,跟随自己一起下南洋打天下。

这样一来,八千泉勇就会很快变成八千个封建主家族,各自在吕宋岛上占一块地皮,再按照层层封建的原则建立起封建秩序,形成封建国家。吕宋岛上的土着,毫无疑问,也会很快被他们变成农奴或奴隶……西周的夏君夷民就是这样搞起来的!

过了好半晌,陈德兴的目光只是含笑在赵与郁的身上打量。室内安静已极,到了最后,才听见赵与郁咳嗽一声儿,抬起头看着陈德兴,道:“果然是他山之石,小小的吕宋岛,莫说八千豪族,有八百豪族也足够镇压了!只是……这么多人南下海外建国,所需花费的钱财恐怕要高达百万千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