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大元炮队(第2/3页)

心当然是放不下的,再完美的计划,最终都要靠军队去执行的。而李璮在河东的军队虽然数量也不少,但真正有用又可靠的不多。上次井陉之战,李璮嫡系的益都府兵折损殆尽,虽然在河东补充了几万,但是河东兵哪里有他一手调教出来的益都兵好用?而且武器装备也不行,铁甲、皮甲根本装备不起,只能用纸甲凑数。

至于质地优良的弓弩也来不及生产,只能马马虎虎削木为弓——真正优良的复合弓和马槊一样,生产起来都非常耗时费力,光是处理木才就要一两年,李璮根本等不及,只能用长木弓替代。长木弓虽然容易生产(熟练的木匠一个时辰就能削好一张弓身),但是对弓箭手的要求又奇高,都得是陈德兴这号的壮汉才能玩的转(不仅拉弓费劲,长木弓本身也重,举着都累),李璮在河东招募来的新兵只能勉强使用。不过对上陈德兴的钢甲兵,长木弓和复合弓也没多大区别……

……

南芬钢的横空出世,显然已经对东亚这块地盘上的军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批量生产钢铁,而且还能人为控制钢铁的含碳量。虽然和后世动辄千万吨上亿吨的钢铁产量相比,目前南芬钢的产量是那样微不足道。但是一年不到两千吨的坩埚钢,还是足够让几万名战士披上简易板甲,让蒙古人引以为豪的弓箭和弯刀,都丧失了用武之地。

不过这也不等于有了钢甲的明军就能高枕无忧,带着郊游旅行的心情走上战场了。因为进攻和防御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坚固的盾,随后就会有人制造更加锋利的矛。明军有了防御力强大的钢甲,那么身为大明最强大的敌人,蒙古自然也要全力寻找能够击破钢甲的武器了。

开封附近一处新开辟出来的校场里面,开封城内蒙古军、色目军和汉军的高级将领们齐集一堂。各个都是披挂整齐,手按弯刀,簇拥着忽必烈,仔细打量着一大堆奇形怪状的武器。大多都是些傻大奔粗的东西。有狼牙棒,有钉头锤,还有带刺的流星锤。都是些猛击猛打的武器,对付钢甲,它们可比乌兹钢弯刀好用多了,而且也不贵。

不过最引人注目的,还是两根放在木架上面的管状武器。

这两根管状武器大小、色泽都不大一样。其中一件通体乌黑,显然不是青铜所铸,乃是一根熟铁管,形状细长,长约五尺,有普通成年男子的手臂粗细,在熟铁管末尾还用麻绳扎了一个可以用手握住的木柄——这显然是一支步枪,一支非常原始的步枪!

而另外一件管状武器则是青铜铸造的小型火炮,有五六尺长,有个盛饭的大碗粗细。安装在一个可以回旋转动的木架子上面。木架下方做成圆弧形,似乎是要安装在什么动物的背上驮着上战场的。

几个汉人和色目工匠,正在满头大汗的往这两件管状武器中填装火药和铅子。在他们前方约二十步开外,竖着两根木桩,每根木桩上面,都挂着一副银光闪闪的钢甲,也不知道是通过什么渠道搞来的?

蒙古的将领们低声的议论纷纷。

“这两样都是火铳吧?上回大清河之战中好像就用过,可以破钢甲!”

“好像听说大汗命令色目人瞻思丁在京兆府秘密打造火铳,已经好几个月了,这两门火铳,应该就是京兆府送来的吧?”

“为什么模样不一样,好像材料也不一样呢?”

“这里面是有讲究的,看到那个有木柄的火铳么?那应该是手拿的。那个下面有马鞍一样的木架子的火铳应该是按在骆驼背上的。”

“这个色目人的脑子还真好使啊!他是怎么想出来的?”

“好像也不止他一人,旭烈兀汗那边前一阵还送了一批色目工匠,都是大食国最好的工匠,其中有几个颇有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