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9章 希望在哪里?(第2/3页)

“可不是嘛,他原是在海上做没本钱买卖的……”

“难怪……”

两个南方商人交谈的声音突然放低,仿佛怕别人听见他们的谈话内容似的。看来这两个人的过去都是有些见不得光的……刘敏中想到这里,下意识的就朝边上走动了几步远远避开这两个疑似海贼的家伙。

“……咱们可算是遇上好时候了,明王出世喊了几百年,终于让咱们这代人遇上了,这下可有好日子过了。”

“可不是嘛,再没蒙古人、色目人骑在咱们头上了……粮税定的也轻,皇粮还免了三年,现在就交些地方上的粮税。家里若有人从军,立马就能分150亩田,还是免税三年的!若是立功封爵,那可就是300亩田庄!俺那老二现在就入了行伍,在上军当弓箭手,要是能封爵就好了。”

“俺家老三也入行伍了,在中军当长枪兵,也天天盼着打仗立功呢!”

说话的是两个老汉,应该是被安置在塘沽附近的难民,家里有儿子当了兵,立时就能分150亩地,而且现在明军立功封爵的机会很多。成为士爵,拥有几百亩田庄仿佛也不是什么春秋大梦。所以明军上下都日夜思战,就连军属也盼着打仗——因为军功封爵是改变士兵自身和家人命运的捷径!

刘敏中看了看自己身子右边那个空落落的袖子,轻轻叹了口气,如果自己的右臂还在。现在大概已经考入陆军军校了,读完两年就能有个少尉官儿,封爵也比寻常的士兵容易……

“大王要来了,快跪下迎接!”

“快跪下,士爵、士绅单膝跪礼,平民双膝跪,奴隶和农奴匍匐礼……”

几个穿着红色公服的官差沿着街道走过,一边走一边大声吆喝,要求街道两边的人们跪迎——陈德兴是君王又是半神,普罗大众自然只能跪着参拜了。

刘敏中也跪了下去,下意识地低头不敢看那几个官差——他们都是塘沽市的捕盗局的捕快。大明地方政府的结构有点像是个缩小的中央政府,分政务、教育、财政、建设、法务、捕道等局,只是没有外交、军务、情报等机构。而各局之中还有不少小官吏,都是通过考试招募来的。刘敏中如果手脚俱全,倒是可以考一个小官吏,做点跑腿办事收税捉贼的差事。虽然没有什么大出息,但是总归能生活无忧。对于那些读过点书,又能办事,还会点武艺的北地士人而言,如果他们不愿意去从军冒险,那么考个小官吏也不失为出路。

而如今,他却因为走投无路做了几次小偷小摸的事情,还被捕盗局的捕快捉过,真是斯文扫地,有辱门风了。

另外,国家初定之后,教育问题也提上了议事日程,大明所属各州府县市,现在都在准备开办官办小学和官办中学——这是完全不同于以往官学的新式教育,并不是给年纪一大把的成年甚至老年士子混身份(官学生虽然不是官,但也是有身份的)的地方。而是培养和教育青少年的学校。自然也要招收一批士子进行培养,然后派去充当教师。但是大明的小学和中学教师也要求四肢健全,还要孔武有力,粗通武艺。

刘敏中同样没有机会……

“大王万岁!明王万岁!”

山呼万岁的声音响了起来,大多是发自内心的欢呼。虽然陈德兴在燕云的统治不过刚刚确立,但是却已经给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带来了希望。哪怕是失去了登天梯的士子们,也能在陈明政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陈德兴制定的规则算不上公平,但是却能调动人们生产、作战和从事各种事业的积极性。而且因为尚在初兴阶段,阶级固化现象还没有行程,几乎所有的领域,都充满了上升的机会。

“人人都有出路,都有希望,唯独我没有……”刘敏中跪在那里,有气无力,想到自己的处境就是一阵阵绝望。甚至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好基友徐子元策马跟在一辆十二匹马拉的大型四轮马车后面,缓缓从街道上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