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一部《陈礼》治天下(第2/3页)

如果没有一部《陈礼》来区别华夷,教化四方。那么陈德兴最多能将华夏的基因散播出去,而不会有一个天下大同的华夏世界。

另外,《陈礼》对于当下的大明,也是极有价值的。因为大明还没有在中国各地建立直接统治的力量,军阀诸侯和豪强,还大量存在。而且陈德兴也不打算把他们统统剿灭——这些力量也是属于华夏的,完全可以用于开拓四海!

而且,陈明的统治天下的模式也不同于之前的历代。陈明走的不是秦朝以来集权中央的路线,而是周式分权自治的路子。因而在地方上建立巩固统治的过程比较复杂,是和分封士爵、扶植士绅同时进行的。

在这个过程中,《陈礼》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

因此,那些千里迢迢被请到燕京的各路英雄,这些日子天天都会在昭明宫御花园的这个花厅里面和陈德兴议论一下《陈礼》的内容。

这《陈礼》既然要用来教化全人类,也不能陈德兴一个人闭门造车,集思广益还是很有些必要的。

而且《陈礼》第三篇“君君臣臣”就是用来规范君臣关系的,这可是直接关系到各路英雄的切身利益的——目前《陈礼》已经拟定了七大篇章。

第一篇是天下大同。讲的是教化全人类,建立华夏世界的远大理想。陈德兴准备将之变成整个华夏的理想!

第二篇是天道唯一。讲的宗教,当然是要将天道教置于诸教之上,确立其华夏国教地位。

第三篇是君君臣臣。讲的是君臣关系和上下秩序。包括天子和封君的关系;天子和直臣(没有封地的臣子)的关系;封君和直臣的关系;天子和封臣(有封地但是没有建国的臣子)的关系;封君和封臣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直属或封建)的关系;中央和封国的关系;君主和士绅的关系;君主和普通民众的关系等等。

第四篇是父父子子。讲的是华夏世界的家庭秩序。比如男子可以娶几个老婆——这个当然是要有限制和分等级的,依照天子、封君、封臣、直臣、士绅(士爵属于直臣)、平民、农奴、奴隶的等级排序决定数量。其中最多的是天子,最多可以拥有三十六个妻妾。另外,家产继承和侍奉父母也是“父父子子”篇中的重点。确定了嫡长优先和嫡长责任两大原则——陈德兴的思路就是权利和义务对等!

嫡长子可以继承大部分家产和全部封地、爵位,但是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包括侍奉父母、照顾弟妹、守护祖坟和贵族兵役。

至于没有继承资格(爵位和封地)的儿子们,对于父母和家族的责任就轻多了。他们的主要责任就是开支散叶,打拼自己的事业,建立自己的家族,以确保在嫡流衰弱之时可以保持家族传承。实际上就是鼓励非嫡长子离开父母去远方闯荡,这是华夏开拓世界的需要——要是都呆家里当大孝子,世界人民谁去教化解放?

第五篇是士农工商。这是讲民众的,首先是“四民平等”和“绅爵平等”。就是只要是华夏之民,是平民身份,无论干什么职业都是平等的。而且平民只要购买了士绅身份,便能和贵族平等,拥有同样的权利(主要就是选举权)。其次是民众包括士绅的权利和义务——原则当然还是权利和义务相等。平民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权利不如贵族,没有选举权,没有田庄。那么他们所要承担的责任也比贵族少,没有强制的兵役,只需要依法纳税。

而士绅在拥有选举权以及和贵族平等的同时,就有责任缴纳更多的税。所以士绅是有最低纳税限额的,对于士绅逃税的处罚也比平民和士爵更重。

第六篇是衣冠礼乐。是管头管脚管唱歌管说话管写字的——管得很宽,不过也很有必要!实际上,这是华夏世界的教育和洗脑制度。语同音、书同文、人同俗、衣同制等等的原则,都要得到最坚决的贯彻。所有入华的国家,都必须从语言、文字、风俗、衣着等各方面华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