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忠臣是怎样炼成的(三)(第2/3页)

这可一下就是好几百颗脑袋啊!

周遭的文武官员,都稀溜溜的直吸凉气儿。这贾似道,真的要拼命啊!

看来临安城外一役,不好好打是不行了。

一阵惨叫声传来,不知道有多少人掉了脑袋。贾似道脸色铁青的仿佛要滴出水来,厉声喝道:“李祥甫安在?”

“下官在!”李庭芝上前一步,拱手行礼。

“明日,整军出城,掘壕以战!”贾似道语调凝重,一字一顿地说,“临安城内外诸军,皆听尔调度,违令不行,迁延不进,临阵退缩者,皆斩不饶!”

……

“什么?一下子就砍了五百多个脑袋!?”

被贾似道下令砍掉的脑袋,全都高高挂在了临安城的北城墙上。自然有侦察的明军看见,上报到了陈德兴那里。

这个时候,陈德兴已经移驻到了镇北甲字堡内。这座城堡是四方形的,除了北面城墙坍塌了大半,其余地方都完好无损。堡内的建筑也有一些完好,其中就包括一座官衙,正好用来当作陈德兴临时前敌指挥所。

官衙之内,正在举行庆功宴。攻城炮兵司的主官和参谋,还有今日冲进镇北三堡的陆军第十二旅的几个主官,都被请来吃饭了。其实也没什么好吃的东西,还是杨婆儿的手艺,因为在军前条件有限,烹饪得有些粗糙。不过该给的赏赐,田庄、晋升、封爵、奖金,都是不会缩水的。第十二旅的旅帅张九,现在已经升任新组建的第十五师师帅,军衔也提到了中将,爵位也从子爵升到了伯爵。真是好不得意!

“圣人!”春风得意的张九站起身行了一礼,大声道,“那贾似道是在杀人立威,臣猜想他要驱临安之兵出城了。”

“出城决战?”陈德兴微微一笑,不置可否,将目光转向了任宜江和张熙载。他们两人现在掌握着行辕参谋司,两浙战场所有的作战方案,都出自这个参谋司。

任宜江和张熙载互相对视一眼,道士家庭出身的任宜江大约是宋朝的技术男,“挖壕沟架臼炮”的攻城法就是他发明的——后世管这种方法叫“任王攻城法”(任宜江后来的爵位升到了亲王)。而张熙载对技术并不拿手,但是对战役组织很有一套,明军的许多战役组织方法和原则,都是出自他的手笔。而陈德兴本人和郭侃,则是战术方面的“天才”。

张熙载思索了下,笑着说:“圣人,宋军多半要出城挖壕沟了。”

“壕沟对壕沟?”陈德兴笑了笑,心说这怎么听着那么像一战啊?

任宜江一笑,“这感情好啊,咱们可以省力了,不用自己挖壕,抢宋军的壕沟就行!”

陈德兴哈哈一笑,看了看张熙载。在明军的参谋体系逐渐成熟后,陈德兴就很少亲自干预指挥,多数情况下只是在参谋们拟定好的计划上面签个字或者在几份方案中挑选一份。

“圣人,”张熙载道,“臣建议夜战夺取敌壕沟。”

……

“来人呐,将老夫的被褥取来!”

贾似道这个时候,正盘腿坐在临安北城的城墙上面,一边嚼着炊饼,一边抬手指着一处碉楼。

“老夫就住在那座碉楼里面!从今天起,老夫就钉在临安北城了!若是明贼的开花弹打过来,老夫就和将士们同亡!”

这番话一出,城墙上陪着贾似道一块儿和将士们同甘共苦的文武官员都是一怔。这贾太师……真是要当忠臣名留青史啊。

死守在城墙上面!大宋开国以来,有哪个宰执一级的文官能做到?文官督师,能临阵已经不错了,大部分都是离开前线一二百里就不动的主!如贾似道这般其中上城楼和守军将士同吃同住,一块儿挨炮子的,恐怕真的是蝎子尾巴独一份了!

“大宋有此忠魂,便是暂时亡国,将来也未必没有复兴的日子!若天下士子都以贾公为楷模,这孔孟之道,便是一时蒙尘,也必有复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