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留取丹心贾似道(第2/3页)

因此明军在攻略江南州县时军纪森严也是出名的,拿了人家的东西一般都给钱,更不会乱杀人。

所以,临安城里面的脑筋灵活一点的士人都已经做好了两手准备。不少已经把细软和短衫带在身边了,一等到城破就脱了儒衫、官服或是战袄,换上普通老百姓的短衫,装成大老粗的样子蒙混过关。其实也不是很难,攻入城内的明军哪里分得出来,读书人和义门子又不是天竺的高种姓,看肤色就能辨别了,他们的长相和普通人没有两样。至于肚子里的学问,更没法看穿了。

“太师公,事急矣,不如乔装出走吧!”翁应龙这个时候已经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两套短衫,都是贾府仆役的衣裳,就要给贾似道换上。

“翁先生,您这是要坏太师名节吗?”李慧娘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冒了出来,一把夺过翁应龙手中的衣裳,厉声道,“太师之志,天下无人不知,如今有死而已!若不死,叫太师往何处去?”

“可乔装去洪都。”翁应龙跺脚道。

“不可!”李慧娘倒不糊涂,“人人皆可去洪都,唯太师不可!太师若在临安殉国,便是千古名臣。若抛弃城池百姓,乔装暗潜去了洪都,便是大宋罪臣……到时候一样性命不保,还会遗臭万年!”

不管怎么说,贾似道在两浙的仗打得糟糕,而大宋朝也是在他手中山河日下。他现在不死,就必须替宋朝的灭亡背黑锅,江万里不会放过他,也不能放过他。而他一死,这黑锅就不能叫他背了——他都殉国殉道了嘛!

翁应龙其实也是明白人,叹了口气,瞥了贾似道一眼。贾似道不死,他翁应龙也没有活路。如果他陪着贾似道一起去洪都,只怕要陪着贾似道一块儿死了。反之,贾似道只要死了,就是大宋头号忠烈。忠烈的心腹当然也是好人,他不管就此隐居不出,还是潜行洪都,都不会有性命之忧。

这个道理不止翁应龙明白,在场的贾似道幕僚更无人不知,只是说不出口。

“太师殉国啦!太师殉国啦……”

外面的呼喊声更加响亮也更加喧嚣仓惶了,听在贾似道耳朵里,更不异于在催促他早点上路!

这喊声却不再是浙音,而是北地或淮地的口音了。

一个贾似道亲兵的将领连滚带爬地进来,哭丧着大声叫道:“太师公,明贼大军已经到了朝天门了,朝天门又关不上,他们就要打进来了……亮闪闪的一片,都是钢甲兵啊!”

贾似道突然抖了一下,脸上惨白的没有一丝血色,“他们,他们在喊,他们在喊……这是陈德兴要我死啊!姓陈的真不是个东西,他忘恩负义!”

众人侧耳倾听,果然如此。这喊声的口音,明显不是浙江人的。这是陈德兴的士爵兵在喊!而他们怎么会喊这种话呢?显然是陈德兴的命令。

是陈德兴要贾似道死!

不,是陈德兴认定贾似道已经死了!

贾似道的一干幕僚个个都面无人色,台州贾氏的亲兵同样也不知所措。朝天门大开,自然没有什么能阻挡明军攻入礼部迎宾院的。那个廖莹中和君子营这会儿也不知去了哪里(其实他们在听到太师殉国之后都躲进皇城了),外面又恁般地乱,这可怎么办啊!

众人的目光全都投向了李惠娘,这个女人仿佛有些担当。

“太师让翁先生留下,其他人都散吧!”李慧娘深吸口气,居然替贾似道下令了。

贾似道一愣,刚想开口训斥。一屋子的人却都拱手行礼,高声应诺,然后全都倒退出去,只剩下翁应龙、李慧娘和贾似道三个人了。而李慧娘手中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多了一条绳索,翁应龙更把宝剑拔了出来……

贾似道仿佛已经明白了什么,抖着声道:“你们,你们想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