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请愿也是一种斗争(第2/3页)

“这下该有活路了吧?”

“一定有活路的!圣人总不会叫咱们去死吧?”

“是啊,那是圣人,不是下面的贪官污吏!要是圣人知道下面的官是怎么害民的,一定不饶他们!”

看来中国人的忠君思维是千年一贯的。所谓官大部分是贪的,皇帝大部分是好的,贪官总是在蒙蔽皇帝,只要皇帝知道了民间疾苦,就一定会出来主持公道。

而对老百姓来说,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办法让皇帝知道真相。所以突然出了陈德兴这么个怪路子的皇帝,肯离开深宫来听穷苦人说话,还真是让人感动。

一时间,正能量就充斥整个钱塘江南岸,所有的穷人都忘记了那些军户兵是谁搞出来的,也不记得是谁制定颁布了允许田主退佃驱佃的法律……

这时,一艘悬挂着金底日月旗的官船出现在了众人视线当中。码头和江岸边上维持秩序的“铁人兵”们突然齐声高呼:“圣人驾到!圣人驾到!”

“万岁!万万岁!”

百姓们也爆发出了震天动地的欢呼,仿佛他们在过去一年中所受的委屈,和那个安坐在官船之上的帝王毫无关系。而且那位帝王也毫不知情,只要他一旦知道真相,人民的苦难就会立即结束。

贫民百姓们的呼声传到了立在码头上,已经准备殉道的秀才们的耳朵里。

“哼,现在就喊万岁了!待会儿说不定哭都哭不出来!”

一个定海义门马出身的秀才冷冷地道。他的话仿佛点燃了秀才们心中的义愤,众人的话匣子都打开了。

“且看他怎么办!这可是十几万人请愿啊!要都杀了……血水都能把钱塘江染红!”

“他不敢杀的,一下杀人十几万,江南还不人人义愤,他的大明朝还会长久吗?”

“不杀这里的百姓,他就要杀那些驱佃害民的军户!还要当众杀给百姓们看!”

“对!要当众杀……”

作为这场运动的发起人之一,方克思方四秀才,这会儿只是背着手,目光悠远地看着江面,也不参与秀才们的议论。不过他的嘴角上面,却露出了胜利者的微笑。

因为在他看来,这场“申冤运动”已经胜利了。十几万贫民可以向天子请愿,而且还见到了天子,这事儿本身就个胜利!

这说明老百姓是有权向皇帝老子申冤诉苦的——只要人数够多,皇帝就会接见。

而且,陈德兴肯定不会见完老百姓后就让铁人兵来杀人。皇帝没有那么当的,要杀人就不会让人来临安了。这位陈皇帝既然让大家来了,那就肯定要给些好处。

也就是说,老百姓申冤诉苦是会得到一些好处的!那么,将来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的申冤诉苦……

请愿申诉,其实就是一种闹事的法子!

闹事儿不一定要造反杀人,前宋的时候,太学生、京学生和武学生们就没少闹事儿。要么攻击朝臣,要么弹劾权贵,要么妄议朝政,都是以上书的形式进行,还会在临安的士林清流中发动论战。

一群“无官御史”照样能让当朝宰执丢官,照样能让天子忌惮。

如今士大夫不吃香,没有地方说话了。可是陈德兴却开了让贫民百姓请愿的先例。

这就是胜利!哪怕为此掉了脑袋,也值了!

想到这里,方四秀才方克思忽然大笑三声:“诸位士林同道,今日正是我辈扬名青史之时!诸位不如高歌一曲,以发胸中志气!”

“好!就听恩恪的!”

“恩恪,吾等高歌何曲?”

“高唱大同歌如何?”

“好!”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少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悠扬的曲调,高亢的歌声,远远传来,入了陈德兴的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