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臣忧顾不在边陲 第八节(第3/5页)

韩维又说道:“方今国家多难,北虏背信,犯我疆土,兵戈未消,太皇太后又龙驭宾天,国家不幸,莫过于此。然此亦上天之所以欲降大任于陛下也,务请陛下振作,奋发图强,勤政爱民,则太皇太后在天有灵,亦可安慰。官家痛失至亲,心中悲痛,臣等感同身受,然太皇太后身后之事,犹须请官家示下……”

“娘娘身后之事,还须丞相、枢使、参政商议之后,朕再定夺。”赵煦摇摇头,又道:“祖宗之法,娘娘大行,朕当守孝三年,以尽人伦……”

“官家孝行,感天动地。”韩维心里对皇帝的这个表态,十分满意,但他自然不能当真让皇帝守孝三年,“只是如今乃国家多事之秋,官家身系天下之重,只能尽大忠,行大孝。昔日晋文公故世,秦师趁机伐郑,晋襄公墨縗治事,大败秦师,从此巩固晋文之霸业,后世以晋襄公为真孝者。陛下当法晋襄公,知人善用,驱除契丹,此亦太皇太后之所以寄望于陛下者!”

赵煦又哭了起来,抹着眼泪,泣道:“朕方寸全乱,但听丞相安排。”

但在这一刻,他的眼泪,却已经不是悲伤,而只不过是演戏。他心里还留着对高太后的怀念,但是,这些约定俗成的戏码,他演起来,也毫不生疏。

稍早,七月七日凌晨,深州。大雨滂沱。

自七月五日城破,深州又苟延残喘了一日一夜。

这并非是因为拱圣军如何坚韧,实际上,经历过七月五日的血战,深州的军民,都已经到了强弩之末。重兵方阵与守城最大的区别,就是城墙这种永久坚固工事,能够最大幅度的节省士兵的体力。在敌人进攻被打退后,城墙上的士兵可以抓住空隙休息一会,但对于重兵方阵来说,这是不可能的。阵形上出现任何的松懈,结果就是整支部队的灾难。列阵与敌人苦战一天与坚守城墙一天,士兵的辛苦程度,有着天壤之别。

七月五日的晚上,深州的宋军便已经体力透支,这时只要有一支辽军突袭一次,便可能造成宋军的崩溃。但是,辽军也累了,韩宝与萧岚为了防止黄雀在后,不愿意冒险让士兵们无节制的消耗体力。以防万一次日还要与西边的那支神秘宋军恶战。

而七月六日,当韩宝准备一举击破拱圣军的时候,却又面临了意外的变化。

耶律薛禅突然来报,他的西方出现大量的烟尘与旗帜。没多久,韩宝又接到报告:有数百骑穿着契丹宫卫骑军服饰的军队向耶律薛禅那里仓皇逃来,耶律薛禅派出数百骑前去接应,结果遭到突袭,双方一阵混战,各死伤了十余人,那支假冒宫分军的军队,才悻悻而退。

但韩宝仍然不敢大意,留下萧岚指挥部族属国军与汉军攻城,自己带走了全部的宫分军,前去增援耶律薛禅,到了那里之后,才发现不过是宋军的疑兵之计。萧吼率队抓获几个束鹿的契丹溃兵——这几人曾随慕容提婆在晏城大战,韩宝这才知道宋军不过数百骑而已。他恼羞成怒,一面令韩敌猎率数百骑回静安,通报萧岚,自己则亲率主力,前去夺回束鹿。

韩宝久历戎行,知道拱圣军已不足惧,只要稳定诸部族属国军之军心,以萧岚的兵力,夺取深州易如反掌,因此才如此安排。

但是,他料不到七月六日的中午开始,深州竟突然下起雨来。

这场雨实是难说是好是坏,在得知辽军大举来攻之后,姚雄、任刚中知道寡不敌众,束鹿城垣最多防防山贼,无法对抗契丹大军,立即弃城而走,临走之前,二人放火焚烧束鹿积蓄,不料一场大雨突然淋下来,束鹿积蓄,十停中没烧了二停,大火便被浇灭。二人无法可想,只得眼睁睁看着这些积蓄,又落到韩宝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