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少年功与名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天子问寿(第2/4页)

萧凡额头冒着冷汗,哀求道:“陛下,真的不可啊,您称他为祖师,臣会很不好意思的。”

朱元璋渐渐有些不耐道:“朕怎么称呼老神仙,那是朕的事,你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萧凡苦着脸道:“陛下称老神仙为祖师,臣却不好意思认您这位师侄啊……”

朱元璋大怒:“大胆!你什么意思?”

萧凡指了指一脸虚无缥缈的张三丰,可怜兮兮的道:“他……是我的师伯。”

张三丰呵呵一笑:“然也。”

朱元璋老脸渐渐笼罩一层黑气:“……”

良久……

“哼!此事不提罢了,言归正传。”朱元璋悻悻的怒哼道。

萧凡松了一口气,感激道:“多谢陛下体谅。”

朱元璋目注张三丰,言辞恳切道:“老神仙道法高深,福泽深厚,乃有此高寿,朕欲向老神仙请教长寿之法,不知老神仙可肯赐教一二?”

萧凡顿时明白了朱元璋多次相召张三丰的用意。

做皇帝的谁不想多活几岁?当一个人已完全满足了物质和权力的欲望后,他还需要追求什么?

除了延长寿命,他还有何可求?

所谓尊崇张三丰道法高深云云,那都是场面话,老朱真正想的,是张三丰的长寿之法,这才是目前风烛残年的朱元璋最需要的东西。

皇帝的万金之躯,都是敏感而脆弱的啊……

朱元璋说完,浑浊的目光紧紧盯住张三丰,高高在上的真龙天子,此时的目光竟隐隐带着几分乞求的意味,令人见之心酸。

张三丰捋了捋长长的胡须,清澈的目光望向朱元璋,神态从容不迫。

仔细看了看朱元璋的面相,张三丰面色沉静的点点头。

朱元璋满脸期冀道:“老神仙可算出朕之天年?”

张三丰起身走到朱元璋身前,低下身子凑到朱元璋脸前,用很权威的语气道:“……张嘴。”

朱元璋一楞:“干嘛?”

“看牙口。”

“啊——”朱元璋很配合的张开了嘴,露出他满口板牙。

于是张三丰开始数他嘴里的板牙……

萧凡呆呆的站在一旁,看着两位加起来二百多岁的老人脸贴着脸,凑在一块认真细致的数板牙,萧凡额头上的汗冒了一层又一层……

良久……

张三丰直起了身子,迎着朱元璋期待的神色,缓缓摇了摇头。

朱元璋心中一沉,神情顿时变得黯淡起来。

“天下共主又如何?世间极尊又如何?终逃不过宿命轮回……”朱元璋黯然慨叹。

张三丰也喟叹了一声,目光有些同情的看着朱元璋,道:“陛下当年率义军驱除鞑虏,光复我汉人江山,作为一代开国明君,命中注定杀伐不断,白骨累累,这本是天意,贫道算出陛下福泽深厚,乃历朝天子中不可多得的长寿之相,奈何陛下立国之后株连蔓引,死于刀下的无辜者甚众,此举违了天和,亦折了陛下的寿数……”

张三丰本是化外之人,说话不懂婉转,直言道出朱元璋杀伐过甚而导致折了自己的寿数,这番话说得一旁的萧凡一颗心吊起老高,立国至今三十年,谁敢当着朱元璋的面说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奇怪的是,朱元璋闻言却没有丝毫生气发作的样子,反而面色悲怆的叹了口气,喃喃道:“朕何尝想杀那么多人?无奈立国之初,百废待兴,民众求安,朕若不把那些跟随朕立功颇巨的功臣们杀了,将来他们若在朕死后恃功而骄,不愿奉朕之后人为主,那时兵灾即启,天下又将动荡不安,百姓们何时才能盼得到太平日子?”

张三丰摇头叹道:“时也,命也,一切皆乃天注定,何苦强求?呵呵,世人好不懵懂……”

朱元璋想了想,豁然笑了:“朕之一生纵横天下,快意恩仇,如今已年近古稀,敌人死在朕的前面,战友亦死在朕的前面,朕这一生,足矣!何必再强求寿数?哈哈,老神仙不妨坦言相告,朕还有多少时日的阳寿?五年?”朱元璋充满希冀的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