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将计就计(第4/6页)

当一个自称夏侯驸马心腹将裴绪的人大模大样走入马遵府中,告知夏侯楙正困在南安城中,急等安定、天水两郡之兵救援时,很多人都信以为真。

他们中间包括:天水太守马遵、功曹梁绪、主簿尹赏、主记梁虔等。这些人本能地以为,这个自称裴绪的人确实是夏侯楙的心腹将,而不敢在其中打一个问号。

姜维却打了一个问号。

因为他看事情不是从一面去看的,而是从两面——正面和反面。

不仅仅看整体,还看细节。细节决定成败。

姜维看到的细节是:

一、这个所谓的裴绪是无名小将,以前从不曾见过,所以身份存疑;

二、诸葛亮将夏侯楙困于南安,围得是水泄不通,怎么可能有人从重围之中突围而出?所以来路存疑;

三、对方自称是安定来的通讯员,却又拿不出可靠的介绍信证明其身份,所以此人必定是蜀将诈称魏将。目的是骗太守出城,趁城中空虚没有防备,暗伏一军于左右,乘虚而取天水。

马遵恍然大悟。这个姜维,长了一双什么眼睛啊,把寻常人等视而不见的事实都一一捕捉到,从而避开陷阱。

当然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姜维的逻辑推理能力。

发现了细节之后,在细节与细节之间寻找桥段,一一联络,由此及彼,由表入里。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这说明姜维不仅长了一双锐利的眼睛,还长了一颗严密的脑袋。

它们合二为一,贡献出一个发现——诸葛亮在搞阴谋诡计。

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是个人都搞过阴谋诡计。

但很多人的阴谋诡计都失败了。因为智慧不够。很多时候,搞阴谋的人以为是在算计别人,事实上他们能做的只是将自己撂倒。

这一回的人物却是诸葛亮。

毫无疑问,诸葛亮是这世上一等一的人才。他搞阴谋诡计从来都是成功的,没有失败过。

原因很简单,没有对手。

所以,诸葛亮只能算计他人,却不能被他人算计。这是被历史经验所证明了的。

姜维却不相信这一点。姜维只相信,是人就有弱点,就有他人可以战胜的地方。

因为人无完人。

他决定将计就计,和诸葛亮一试高低。

姜维向马遵献计说,诸葛亮一定会伏兵于城后,等我大部队出城,再悄悄地进城,打枪的不要。我们不妨先埋精兵三千于要路;另外太守你假装发兵出城,只行三十里便回,不可远去,等我城中火起为号,立马就打一回马枪。如此前后夹攻蜀军和诸葛亮,必获大胜。

马遵同意了。他愿意和姜维一起设这个局,看看诸葛亮的神话会不会破灭。

神话确实破灭了。

准备乘虚而入的赵云发现自己在天水城下遭遇了一个劲敌。

姜维。

人生的精彩是什么?那就是你百无聊赖、昏昏欲睡的时候遭遇劲敌,并且这个劲敌激发了你全部的潜能。

可人生的悲凉又是什么呢?大战三百回合之后,你竟然发现自己赢不了对方。

一辈子都不可能。

当然,要说姜维的武功有多么多么厉害让赵云都无计可施,那也是夸张了。他是被杀了个回马枪的马遵所部挡住了,以至于首尾不能相顾,渐入泥潭,不能自拔。要不是张翼、高翔两路军杀入重围,接应他回去,赵云的人生差不多也就到此为止了。

老同志差点晚节不保啊……可又有什么办法呢?仗打到这个地步,已经不是力与力的较量而是计与计的较量了。所以说到底,不是赵云输了,是诸葛亮输了。

输在姜维手里。

优秀品质是破绽

只是诸葛亮没有沮丧。他只有震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