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纳尔逊及新战术(第2/7页)

纳尔逊的舅舅后来升任为海军委员会中的一员。他不但监督纳尔逊的训练,还为其安排了适当的职位,以挖掘纳尔逊天生的海员和领袖潜质。当英国与美利坚殖民者开战时,纳尔逊被任命为64门火炮船“伍斯特”号(Worcester)的代理上尉。

莱缪尔·阿尔伯特(LemuelAbbott)按照著名肖像画所制作的纳尔逊版画像。(康威)

尽管当时规定军官必须在20岁以上才能任上尉之职,但是年仅18岁的纳尔逊还是于第二年顺利通过考试,正式升迁为上尉。1778年,纳尔逊被提升为中校,执掌帆船“獾”号(Badger),第二年又升任海军上校,当时他只有20岁。在接下来的战争中,他都在指挥船队往来于大西洋两岸,并在尼加拉瓜一带进行海军探险,但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收获,还一度危害了他的健康。

1784年,纳尔逊奉命指挥“北风之神”号(Boreas),前往西印度群岛,在那儿他成为背风群岛的高级海军军官,就连当时的威廉王子(后来的国王威廉四世)都在其麾下。纳尔逊试图推行《航海法案》,禁止美国海船的贸易往来,一度导致四面树敌。1787年,他与内维斯(Nevis)州长的侄女弗朗西丝·尼斯比特(FrancesNisbet)结为连理,由此找到了些许安慰。回到英国后大约5年时间,他都待在位于诺福克郡的父亲家中。

1793年英国与法国革命军开战,纳尔逊被召回,奉命指挥64门火炮船的“阿伽门农”号,这艘船性能优良,让他很满意。他参加英军在科西嘉岛的战斗,但在围攻卡尔维时不幸中弹,导致右眼失明。1795年在办事过于谨慎的海军上将霍瑟姆指挥下,纳尔逊第一次参与了舰队海战。当他接管舰队时,他颇为欣赏约翰·杰维斯爵士(SirJohnJervis);当指挥着74火炮船“上校”号(Captain)的纳尔逊从科西嘉岛撤军时,杰维斯决定从地中海撤军。1797年情人节那天,纳尔逊配合查维斯爵士的命令,指挥几艘海船撤离圣文森特角,在当天的战役中取得了人生第一次海战的胜利。在攻击特内里费岛(Tenerife)的那场战斗中,纳尔逊不幸失去了右臂,休养了数月之久。病愈后,他奉命指挥一支分舰队重新进入地中海领域,而尼罗河之战成就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辉煌。但是在登上巅峰之后,纳尔逊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在那不勒斯(Naples)维修战舰期间,他与地方官僚往来过密,甚至与大使夫人艾玛·汉密尔顿(EmmaHamilton)有染。被召回国后,他很快就发现,作为民族英雄,他仍受人爱戴,但是他却以残忍的方式终结了自己的婚姻。后来,他重回军旅,担任海德·帕克爵士(SirHydeParker)的副指挥官,在哥本哈根再创辉煌(这一结论有待商榷)。在战争以《亚眠和约》(TreatyofAmiens)的签署而宣告结束之前,他还试图对布洛涅(Boulogne)发动袭击,却并未成功。

吉尔雷(Gillray)的这幅画表现了尼罗河战役后人们的普遍心态,此图中的纳尔逊就是“尼罗河口的英国英雄”,正在痛殴“革命中的巨鳄”(法国)。(国家海事博物馆,PW3893)

纳尔逊和艾玛及其丈夫进行了一次短暂的和平旅游,他们构成一个奇怪的三人组;当他被召回指挥地中海舰队时,他正准备与艾玛在伦敦南部的默顿(Merton)安居下来。纳尔逊花了两年时间封锁土伦,最终将法军驱逐出大西洋才得以回国。但他只在家待了3个星期,就又被召回军队,前往加的斯与法西联合舰队作战。在1805年10月21日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纳尔逊在与敌军的激战中受重伤身亡。1806年初举行的纳尔逊葬礼,堪称伦敦历史上最壮观、最感人的一次。可以说,纳尔逊是一位尽心尽职的军官,一位魅力四射的领袖,一位表现出色的水手,一位经验丰富又能创新的理论家,更是一位意志坚定、英勇无畏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