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约战奈青山(第3/4页)

奈青山上,宁江负着手,看着极远之处,骑在马上的蛮将,他知道,那个就是敌方的大将蒙郁。

这支蛮军推进得比他预想中的还要快些,虽然一路上,被他不断的骚扰,损失了大几千号人。但是,从一开始,这支蛮军就找准了方向,即便被骚扰,也没有任何的犹豫,最终将两只军队的主力推到了面面相对的局势。在这种情况下,宁家军的主力除了老老实实的打上一仗,已经是别想躲、别想逃。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敌方大将的自信,即便是在精力和地形的劣势下,也相信自己的军队最终能够取胜。而所谓的奇兵,不管如何有效的骚扰,最终的战斗也还是实力的碰撞。

事实上,也就只有带着这支自己亲手训练出来的军队,宁江才敢在一定的地形优势下,与敌方交手。如果按着大周王朝以往,用兵权与练兵权分开的方式,临时给他一支大军,哪怕人马数倍于他的这支宁家军,对上对面那支由精兵猛将组成的蛮军,他也是马上抽身就走,因为他知道那根本就没有获胜的希望。

远处,那蛮将抬起头来,视线也同样往他这般看了过来。两个人虽然相隔极远,目光却像是在空中无形的碰撞了一下。然后,那蛮将挥了挥手,一名蛮族猛士骑着马,飞出阵中,高举着一封信往奈青山飞奔而来。宁江前方坡下,一名武将往宁江这边看了过来,宁江点了点头。

很快,那武将便下令,让那蛮骑通过。那蛮骑就这般策马上山,如履平地,一路飞驰到宁江斜下方一丈之外,勒住僵绳。宁江身后,一名武将策马上前,将书信接过,回马交予宁江。宁江将信拆开,只见信上竟是用最为端正的华夏文字,写着“明日午时,战”五个大字。

如此正式的约战,对于蛮族来说,的确是颇为意外的一件事。实际上,双方约定时辰,彼此排开阵列,互相交锋的作法,即便是在华夏,于先秦之后也已经比较少见了。但是宁江并没有嘲笑对方的念头,这是对面将领的骄傲和自信,同时也是对方的心理战术。

伸了伸手,旁边有人呈上笔墨,他就这般在信上画了个圈,写了个“可”字。战书交付蛮骑,蛮骑策马而回,宁江转身,就这般往营寨走去。在他身后,那蛮骑回到本阵,将战书交付大将。

蒙郁满意的将战书交给身边的人:“拿去找个名匠,把它裱起来吧,在上面签押的,将是华夏土地上的最后一位状元郎,同时也是周朝末代最有名的诗人、词人,这应该是他最后的字迹了,能够跟他在同一张纸上留下笔迹,这是本将的荣幸,裱起来吧,本将要留给子孙后代做传家宝。”

那蛮兵道:“大将,既然您这么爱才,要不我们明天对他就只抓不杀?”

“那就不用了,”蒙郁负手往阵中走去,“太麻烦!”

※※※

那天傍晚,宁江召集了王克远、岳青等众多将领。篝火在旁边熊熊的燃烧着,几名卫兵在烤着野味。

宁江带着众将围着他精心制作的沙盘,沉声道:“明天这一战,关系重大。它考验着我们这些日子以来,不断努力和训练的成果。兵者,诡道也,然而它再怎么千变万化,首先,要有能够与敌人一较高下的实力,才能够行诡、行诈,又或者说才有实力去行‘诡道’。这些日子以来,其他华夏军的将领,难道就没有读过兵书?为将无谋,纸上谈兵;为兵无勇,惧敌不前,则就算有千般手段、万般伎俩,也无法施展出来。

“对面的蛮兵为什么敢就这样杀上来?因为他认为我们有谋而无勇,就像一个大汉和一个孩子较量,那孩子耍尽种种手段,最多也就是对大汉造成一些骚扰,最终还是要被大汉一拳撂倒。那些蛮将认为我们就是没有力气的孩子,他不怕我们。他是对的,我们的确是耍了许多的手段,但是最终,他们逼了上来,我们就只能堂堂正正的击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