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卷 重定中原 第二十二章 楚国之变(第6/8页)

而随着桓顺的这一番话抛出来,宋、桓两个名门的子弟、臣属以及见势不好顺风倒的朝臣们纷纷出列,力荐举宋义担当上柱国大将军一职。只可怜原本项梁在时应者云从,现在项梁一死,愿为项氏效死的朝臣只有十之二三,被宋、桓一系的朝臣压得回不过嘴来,一副势弱力孤的模样。

项羽见状心中十分落寞:“真是墙倒众人推啊,想叔父在时,那时何等的威风!”

楚王熊心见殿中吵得厉害,不仅吵得自己头晕眼花,甚至看看还有动武的架势,连忙挥了挥手道:“各位爱卿,安静一下,安静一下!”

楚王发话了,众朝臣不好不给面子,只好各自归位,渐渐静了下来。

见殿中安静下来,楚王熊心一脸正色道:“寡人刚才听了各位爱卿所言,大部分人还是支持宋义老将军担当上柱国大将军一职,那么寡人就从善如流,就此任命宋老将军担当上柱国大将军一职!另外,裨将军桓楚则接替宋老将军下柱国大将军一职,这样也显得合理一些!”

“臣,宋义(桓楚)谢大王厚恩!”宋义和桓楚虽然心中欣喜,但面上却是一副恭敬、感激的模样。

项羽见上柱国大将军一职无望,心中十分失落,看了看范增。范增会意,出列道:“大王,既然如今裨将军一职空缺,那么不妨让项少将军担任此职,协助宋大将军和桓大将军处理军务,而且日后也可以有能力为项大将军报仇,请大王允准此孝义之请!”

楚王闻言犹豫了一下,说实话,熊心还是对项梁将他从平民中寻出、立为楚王心存感激的,而且和项羽毕竟名义上还是亲戚,现在项梁一死,也不好太苛刻项羽,否则传扬出去恐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之嫌,便想应允。

宋义对熊心何等熟悉,见楚王的神色便知楚王想应了此请,连忙出言道:“大王且慢!上、下柱国大将军两职,虽是我军最高统帅,但平时一般只处理一下大体的军务,不常驻军中,实际常驻军中带兵的却是裨将军,所以一般裨将军一职都选择战功卓著者任之,否则难服众心。现偏将军刘邦勇武过人,战功卓著,不仅破魏豹于陈郡,现在更已攻占魏国全境,俘魏咎、魏豹等人,战功虽不及已故项大将军,却已是朝中之首,所以老臣认为裨将军一职非刘邦担任不可!”

宋、桓一党一听,便知宋义心意:县官不给你项羽,县管也不给你项羽。连忙纷纷出列道:“不错,刘邦将军自出征攻魏以来,屡立大功,却一直未赏,现若不有所表示,恐冷了功臣之心。尤其在此国难之际,更须笼络功臣,所以臣等恭请大王任命刘邦为裨将军!”

一时间,宋、桓一党又将项氏一党的反对声音淹没。

楚王熊心见状,已然知道老师宋义的意思,于是顺水推舟道:“不错,刘邦将军有大功于国,不能不赏,寡人便顺应众臣之意,命刘邦为裨将军,以示赏赐!”“大王圣明!”宋义等感紧拜呼,把此事铁板订钉下来。

项羽脸色更白了,看着宋义众人的目光中也带有一丝杀气,心道:“老贼,你待会要是敢再夺我前将军一职,我非砍了你的狗头不可!”

项伯见状心中悲叹,出列道:“大王,既然朝臣们都认为项羽年少识浅,不足以当重任,但我弟初起义旗、拥立王室,如今更血战而死,大王总不能无动于衷,不示抚恤吧!?如果这样,传扬出去,天下人将如何看待大王!”

楚王熊心闻言面色有些苍白,心中也颇有愧疚之意,正欲出言升项梁为前将军时,忽地桓楚出列道:“大王,项大将军过去为国屡立大功,如今更是血战而死,于情于理都应对其宗族厚加抚恤,所以臣以为应进项羽为后将军,以示嘉勉。另外,原留侯彭越投降我楚国在前,后又追随刘邦血战魏国在后,本着降臣优待、功臣厚赏的原则,且彭越亦原为天下初起时的一方诸侯,所以臣意以为应授彭越为前将军,以示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