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五章 威风更盛(第2/4页)

他又说道:“今天晚上,我家里设一席酒宴,四位到时候都要来,谁不来,就是不给面子。”

随即问起公事,李润年道:“公事上没什么要紧,各地的农会、千人会,本就是我们派人办的,一听到大人回来,自然偃旗息鼓。至于沂蒙的土匪,也都突然不见了踪迹。”

赵冠侯自然知道那些土匪是什么情况,不在这个问题多谈,随后问问赋税及市面的情形,尤其是一下子多了十几万人,安置问题也不可小视。

夏满江道:“这事很容易办,按您的吩咐,为邹夫人办了个工厂,就叫山东第二纺织和第二纱厂,工人那里就可以安置一部分。另外的工人,也有的是人抢。他们都是熟练工,不用培训,一来就可以做事,这是工厂打着灯笼也难找的好手。这样的工人,再来几万,咱们山东也不缺。山东用工的缺口很大,人力是不嫌多的。”

原本孟思远在山东办厂为先,现在山东,已经办起了大量的纺织、纱厂,能消化掉一大部分工人。至于消化不掉的,也不为难,山东有难民收容机构,可以先给饭吃,再做打算。顶不济,也可以到诸如罐头厂、被服厂等处去工作。总之以目前山东的实力,十万人安排起来,一点也不为难。

不过当下倒也自有困难,其中最要紧的,是山东的咨议局及三圣府。咨议局成立之初,本为朝廷新政一部分,算是士绅与官府共治模式的一种尝试。成立之初,两下合作尚称愉快,乡绅们对于官府的助力也很大。

可是咨议局成立之初,目的就不是单管理山东一省,而是有朝一日,进京办国会,咨议局的议长,必为国会议员,届时可以左右朝政,指点天下,以乡绅身份,行军机大权,人人都惦记着这件好事。

皇族内阁的成立,不啻给了这些人当头一棒,即使再蠢的人,这时也能明白,所谓宪政之说,不过是愚人自愚的把戏,从一开始,朝廷就没想过和士绅共治天下。

因喜而转怒,自希望而绝望,随之而来的,就是士绅们的怒火。山东咨议局对于山东政务开始掣肘,地方上的工作,推行起来,变的阻力越来越大。

邹敬泽又向官府要求提高权力,并且组建民团,保卫乡下安全。既有民团,必有武器,但是山东兵工厂军火管理严格,任何人都无权擅自提取。守卫者又是洋兵,乡绅的力量达不到,两下里闹过几次纠纷。根据最新的情况,邹敬泽似乎是搭上了一条普鲁士洋行的线,购买了接近一百条枪。

以山东目前的治安情况,根本就用不上那么多洋枪自守,其用心,就让人不得不怀疑。其次,山东有衍、亚、和三圣府,势力异常庞大。乃至衍圣公府所在的县城,县令必由衍圣公府选派,外人不得干预。

其左右民意,操纵舆论,动辄就以道统的名义压下来,让人反驳不得。之前其与山东官府的关系尚且融洽,彼此不犯,但是最近,三圣府那边,也对于山东的政策开始批评。

山东现在有几十家民办报社,其中有几家,都刊登了三圣府对于山东缫丝厂的批评,认为其有伤风化,应立即关闭。

王鹤轩道:“缫丝厂的女工男工都有,女工的日子过的很惨,尤其是缫丝间,沸水热汽,终年如盛暑,盛暑偶尔还有风,缫丝间又热又闷,一进去要不了一顿饭的工夫,浑身就会湿透。为了不去那里,一些女工就要讨好工头,她们讨好工头靠什么?还不是靠天生的本钱?男女情弊,在所难免,被他们抓住小辫子,口诛笔伐,说是要让女人回到家里,不能出来工作,否则人心会沦丧,世面会大坏。其实说到底,就是山东要成立个孔教会,推崇复古,讲求古礼,拿咱们来做文章,给咱们一个下马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