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第三次大烟战争(七)(第2/3页)

见军机大臣们如此顺从的任皇帝怒骂,咸丰不仅没有心平气和,他心中怒气更是沸腾起来。然后激愤的心情突然直直的坠落。他对自己的大臣们绝望了。在不用面对外敌的时候,这帮人倒是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与其他人内斗的手段是一个比一个精彩。面对外敌的时候,特别是在面对外敌接连战败的时候,这些人就显出了空前的“谦逊”,只要不牵扯权力的变动,稍微有人肯出来承担责任,他们立刻就表示赞成与支持。

例如,现在咸丰皇帝把这些军机大臣痛骂一番的时候,军机大臣们表现的比太监还恭顺。而接下来,他们就会聆听圣训。可咸丰提拔这些手下的目的可是让他们干事,在内外交困的现在为国效力,解决问题。而不是让他们在这里跟木偶一样的演着如何当军机大臣的戏。

到了此时,咸丰知道自己的手下靠不住了。而且咸丰更清楚,他自己其实也没有任何办法。带着一片悲凉的心情,咸丰说道:“命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

听咸丰下了旨意,军机大臣们都松了口气。皇帝没有命他们去与英法联军打仗,这可是太好了。也就在此时,礼部尚书求见。咸丰心中再也没有什么情绪,甚至连打发礼部尚书滚蛋的冲动都没有。他说道:“让他进来!”

礼部尚书带着一脸欣喜进了御书房,见到咸丰后他立刻跪倒叩头,然后扬起脸喜道:“万岁爷!美国与罗刹国派使者来说,愿意居中调停!”

听到这个消息,咸丰颇为意外的皱了皱眉头,在他看来洋鬼子都是一样的。怎么突然有了愿意居中调停战事的洋人呢?想到这里,咸丰用表示怀疑的语气说道:“他们不是与英国人一伙的么?”

“万岁爷,美国与罗刹国也觉得兵凶战危,打起仗来不是好事,所以愿意居中调停。”礼部尚书连忙答道。

听了这个回答,那帮军机大臣们脸上则有了喜色。只要不用真的打仗,与洋鬼子们玩口舌上的把戏,大清的军机大臣们何时怕过洋鬼子呢!只是洋鬼子野蛮,只知道动手打。这些大臣们没机会发挥自己的长项而已。现在可是有了机会,军机大臣们觉得他们展现自己能力的时候到了。

咸丰当然怀疑英国与罗刹国包藏祸心,但是此时英国舰队都打到了天津,眼瞅着就要进攻北京。死马当作活马医,与英国和罗刹国人谈判也是个手段。想到这里,咸丰命道:“就派人和他们谈谈。”

这一谈还真的谈出了结果。首先就是英法态度强硬,要求对第一次大烟战争之后签署的条约全面修改,满清的代表面对海上的四国舰队哪里敢说个不字。他们立刻同意签署条约,最终条约按照签署地命名,是为《天津条约》。

俄、美公使则充分利用“调停人”身份,分别于6月13日、18日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天津条约》十二款、中美《天津条约》三十款,攫取了除赔款外与英、法所得几乎一样的侵略特权。中俄《天津条约》第九款还特别规定,两国派员查勘“以前未经定明边界”,“务将边界清理补入此次和约之内”,以便日后解决,从而为沙俄进一步掠夺中国领土埋下了伏笔。

《天津条约》签订后,英法联军撤离天津,沿海陆续南下。咸丰帝对条约内容感到忧恐,令桂良等在上海与英、法代表谈判通商章程时,交涉修改《天津条约》,取消公使驻京、内地游历、内江通商等条款,并设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换约。11月,桂良等与英、法、美代表分别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大烟贸易合法化;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照时价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只纳2.5%子口税,免征一切内地税;聘用英国人帮办海关税务。但是,英、法不容修改《天津条约》的各项条款,并坚持要在北京换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