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领袖的三件事(第2/4页)

“美国人说,救走凶手的,很可能是日本人。”军官接着说道。

“他们怎么能够确定?”杨朔铭想起了那些被打死打伤的美国白人警察,眉头不由得一扬,立刻追问道。

“当时有两个美国警察听到了他们用日语对话。”军官回答道。

杨朔铭点了点头,没有再问,他最后看了一眼浑身都是枪洞的刘北海的尸体,转身离开了。

北京,居仁堂,中华民国大总统府,议事堂。

“这个杨朔铭,还真是命大,竟然又逃过了一次暗杀。”袁世凯放下了手中的报纸,有些好笑的说道,“也真是奇了怪了,逆党为什么要一个劲儿的找他的麻烦呢?”

“杨瀚之是少有的文武全才,逆党恐其为大总统所用,成为大总统之强助,是以必欲除之而后快。”杨度说道。

“皙子所言极是。”陈宦看了看议事堂内的人们,说道,“现在逆党因无法再在国内以‘革命’之名兴风作浪,所以才打算以暗杀手段,剪除大总统身边之得力臂助,以逞其篡国狡谋。”

“那就是说,以后咱们大家都得小心了。”袁世凯想起了遇刺身亡的张勋,禁不住叹息起来。

“逆党素来狡赖阴狠,暗杀政敌对其来说是寻常手段,如同吃饭睡觉一般平常,”梁士诒知道袁世凯想起了已经去世的张勋,象是害怕似的打了一个寒噤,“就是他们自己内部,也常常一言不和即拔刀相向,真是如同匪寇盗贼一般。”

“是啊!此等匪类,如不消灭,异日必为我中华之大患。”袁世凯握了握拳头,象是自言自语的说道。

听了袁世凯的话,议事堂里的气氛一时间变得异常沉重。

“陆总长和顾参事已经动身回国了,他杨瀚之却还在美国滞留不去,不知所为何事?”袁世凯突然问道。

听了袁世凯的问话,屋子里的人们全都一愣。

“据称此人在美国广会工商界人士,洽谈实业项目,观其意,似乎是准备想要回来后大干一番。”陈宦答道。

“身为军人,不想着军务,反而整天琢磨着赚钱,真是不知道他心里怎么想的!”袁世凯背着手踱起了步,说道。

袁世凯的不满溢于言表,但杨度和陈宦却不约而同的注意到了袁世凯嘴角边似乎露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笑意,杨度明白了袁世凯心里的想法,不由得在心里暗笑起来,但表面上仍然不动声色。

“既然杨瀚之如此热衷于实业,大总统不妨待其回国之后,给他一个施展这方面才能的机会。”陈宦明显的也猜出了袁世凯心里的想法,立刻建议道,“他在赣西经营仅仅一年多的时间,赣西之农工商学各业成绩灿然可观,若予以充分之便利,不出十年,我国之经济必当有大成。”

“说的好。”袁世凯赞许地点了点头,“等他回来,就让他交卸了军务,专心督理全国实业好了。”

差不多与此同时,远在美国洛杉矶的杨朔铭突然间打了个喷嚏。

“你不舒服?”黄韵芝关切的问道。

“奶奶的,肯定是有人念叨我了。”杨朔铭耸了耸鼻子,开玩笑似的说道。

黄韵芝摇了摇头,她伸出手在杨朔铭的额头摸了摸,过了好一会儿,她的神情才舒缓了下来。

“水土不服,容易感染疾病,你可要小心,千万别大意。”黄韵芝说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一旦染上了病,想要去掉可就不容易了。”

“我明白。”杨朔铭看到爱妻说得郑重,知道她是在担心自己,不由得冲她露出了一个安慰的笑容。

1918年那场席卷世界的大流感,差不多夺去了一亿人的生命,他现在拼命的发展中国的医药卫生事业,除了赚钱之外,另外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对付几年后将会准时出现的这场大灾难。

“我们在美国呆不了多久了。”杨朔铭说道,“事情基本上都办完了,我们可以准备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