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花间论政(第4/4页)

“海天”舰和同级的“海圻”舰是甲午战争后清朝海军最大的两艘军舰。“海天”舰的毁损引起朝野上下极大的震动,坊间又传闻刘冠雄不下令军舰减速是为了抢时间回去给姨太太过生日,使他成了众矢之的。刘冠雄深知自己罪不可赦,难免一死,终日为恐惧笼罩,精神几乎崩溃,险些自尽。但是,在危难时刻,袁世凯出面救了他一命。

当年,刘冠雄在袁世凯力倡之下率舰南下,参加“东南互保”,袁世凯对他颇有好感。在“海天”舰触礁后,袁世凯力保刘冠雄。称刘冠雄是因为“迎提军火,深恐迟误”,才不得不“冒雾前行”,其失误“系因公奋往”所致,并以“其罪可诛,其才可录”为由,力请朝廷宽赦,最终使刘冠雄免于一死,仅受到革职的处分。袁世凯的救命之恩,令刘冠雄感激不尽。此后,刘冠雄成为了袁世凯的铁杆亲信,从此飞黄腾达,也因此而受人诟病。

“一下子触礁沉那么多,不可能的,”胡瑛说道,“美国人都说是被炸沉的。”

“我看过美国人的报导,他们说是咱们的海军用水雷将日舰炸沉的。只是这水雷从何而来,是怎么炸中日舰的,他们也说不上来。”张作霖说道,“真是奇了怪了哈。”

“这是海军用潜水艇干的。”陈宦象是不经意的看了杨朔铭一眼,说道,“现在仗已经打完了,说出来也不打紧了。”

“你是怎么知道的?养钿?”蔡锷注意到了陈宦的目光所指,不由得好奇的问道。

“海军部给了大总统报告,为了保密防止日人窃取起见,大总统未将报告内容公诸于众,我也只是听说了个大概。”陈宦说道,“象刚刚拨付给海军的二百万元经费,大总统特意要求置办潜水艇多艘,组成水下舰队,以防备日本海军再度来犯。”

“潜水艇确是抗敌利器。”蔡锷说道,“此次欧战,德国潜水艇就给予英国海军及商船队以重创,令英人谈艇色变,我国若有可出远海作战之潜水艇百艘,此次对日作战,又会是另外一番局面。大总统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是以才要求海军多造潜艇的。”

“以咱们中国现在的力量,造潜水艇这样先进的舰船,怕是有很大困难。”梁启超看着蔡锷说道,“日本人这一次虽然吃了大亏,但其工业产能丝毫未损,很快便可以造出更强大的军舰,甚至是这潜水艇,而我国工业如不能迎头赶上,虽一时凭机巧取胜,终究于大势无补。”

“梁任公所言极是。”杨度说道,“所以当务之急,是尽快的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集中全力发展工农商业。而若要如此,则非有一强有力之政府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