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海鲨故地祭忠魂(第2/4页)

作为一名中国海军的军官,他当然知道这片海域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意味着什么。

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天,北洋舰队惨败于这片海域。如今在这片海域的海底,“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四艘在那次战役中沉没的北洋海军军舰的残骸,仍然静静的躺卧在这片海域的海底泥沙之中。

这片海域,便是那些海军将士的忠魂们的归宿之地。

作为中国海军最早的潜艇部队军官,曾经在曹妃甸海战当中驾驶袖珍潜艇击沉日舰立下赫赫战功的肖永林,从此迷上了潜艇这种新式武器。

从自己参加那次战果足以洗雪中国海军奇耻大辱的水下进攻战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自己的一生,将和潜艇结下不解之缘。

那一仗,自己和三位战友驾驶着那艘小小的仿佛玩具一般的袖珍潜艇,便给予了不可一世的日本战列舰以前所未有的重创。

而现在,他脚下的这艘“飞鱼”级潜艇,无论从性能还是吨位和武器装备各方面,都要比“织女梭”级袖珍潜艇强出不知多少倍。

“飞鱼”级潜艇是江南造船厂最新制造的潜艇,水面排水量为692吨,水下排水量为886吨,动力装置采用先进的柴油机电动机双动力,配备有从美国引进的新式柴油机(功率为1850匹马力)和电动机(功率为1200马力),水面航速可达12.5节,水下航速为8.5节,在水面航速8节时续航力为8500海里,水下航速5节时为76海里,最大下潜深度能够达到45米,武器装备为4座533毫米鱼雷发射管,携带6枚鱼雷,配有一门75毫米甲板炮,甲板炮备弹300发。艇员计军官4名,士兵30名。

和令协约国谈“艇”色变的德国海军U型潜艇相比,中国的“飞鱼”级潜艇在性能上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对于中国海军来说,“飞鱼”级潜艇却无疑是跨越时代的产物。

而这级代表了中国目前造船工业最高技术水平的潜艇,其主要的设计来源,却是那个主管全国实业的年轻人。

而此时刚刚下了飞艇坐上汽车的杨朔铭,也接到了从上海吴淞口海军基地转来的“飞鱼9”号潜艇驶入大东沟的电报。

在距离大东沟另一端的上海,杨朔铭将手中的电报紧紧的抓在了手中,坐在汽车中的他,向窗外的海面望去,面色显得分外的凝重。

坐在他身边的曦雪看着杨朔铭带有强烈的悲愤和杀意的双眼,不由得吓了一跳。

“水兵的坟墓,总是没有鲜花的……”杨朔铭自言自语的说道。

听了他的话,曦雪明白他想起了什么,眼中也闪过凄凉之色。

此时杨朔铭的耳边,似乎又响起了那隆隆的炮声,眼前似乎又浮现出了那些英勇无畏的海军将士们同日寇拼死血战的情景。

作为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实际缔造者,让中国的第一级主战潜艇进入大东沟其是出自于杨朔铭本人的一个宿愿。

因为对于他而言,大东沟这个地方,有着特殊的意义。

在他所在的那个时代,在大多数的中国人眼中,大东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历史上那支曾经被称为“亚洲第一舰队”的北洋舰队在威海卫的全军覆灭,使得后世的无数“愤青”“爱国者”对这支舰队的官兵们恨得咬牙切齿。在痛骂满清朝廷腐败无能的同时,也将各种各样的罪名扣到了那些为国家民族力战到最后一刻的无辜官兵身上!

“贪污腐化”、“作战无能”、“素质低下”、“贪生怕死”诸如此类等等等等的名号,扑天盖地的压在了这些在那场关乎中国未来国运的海战中英勇作战、不死不休的官兵们身上,而不顾最明显的事实和最基本的常识!

“将军……”

看到杨朔铭脸上的哀伤之色越来越重,曦雪想说些什么,但是话到了嘴边,又不知该如何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