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接触(第2/4页)

“复仇”级战列舰的布局与武器系统与“伊丽莎白女王”级快速战列舰基本相同,只是舰体长度缩短,防护上略有改进,并且采用单烟囱。出于对战时石油供应的担忧,“复仇”级的动力系统在设计阶段便改回了燃煤型锅炉,此举遭到1914年重新担任第一海务大臣的费希尔爵士的强烈反对,虽然经过了重新修改,但“复仇”级的锅炉舱空间被设计得过于狭窄,致使航速相对“伊丽莎白女王”级有所减低。

“复仇”级战列舰共建造了5艘,其中“复仇”号和“皇家橡树”号参加了日德兰海战。“皇家橡树”号在战斗中被德国“巴登”号战列舰击中主炮塔,引起弹药库殉爆,最终沉没。“复仇”号在激战中也受到重创,在发现了炮塔防护和防火措施方面的设计存在不足(英国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通病)之后,英国海军部紧急对剩余的战列舰进行整改。但由于经费的问题,改装只完成了一小部分。

而现在,英国人在经费方面的吝啬所导致的恶果显现出来了。

而对于英国海军官兵来说,他们的对手——德国人建造的“拜恩”级战列舰的强大火力和超强的防护及抗沉性能,已经成了他们的噩梦。

受英国海军“伊丽莎白女王”级快速战列舰装备了15英寸口径主炮的情报刺激,德国海军开始设计建造搭载380毫米口径舰炮的“拜恩”级战列舰,并于1913年批准建造预算。

“拜恩”级战列舰的标准排水量为28530吨,满载排水量32200吨。舰长180米,宽30米,吃水9.39米。动力系统采用11台“桑尼克罗夫特”燃煤锅炉,3台蒸汽轮机,主机功率48000匹马力。最大航速为23节,续航能力12节时为5000海里。

“拜恩”级战列舰拥有8门双联装380毫米45倍径主炮,4座双联装炮塔,双联装主炮炮塔采用与“伊丽莎白女王”级相同的船体前后对称各布置两座“背负式”的布局,另有16门单装150毫米副炮,10门单装88毫米炮,5座60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

注重防护的德国人把“拜恩”级战列舰的装甲设计得十分强大,其侧舷装甲带最大为350毫米,其舷侧和水平装甲厚度都远远超过英国海军的“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其炮塔正面装甲厚350毫米;司令塔装甲厚350毫米,并采用三层装甲甲板,每层都厚近30至40毫米,“拜恩”级的装甲总重比“伊丽莎白女王”级多出约1000吨,而且防护范围更为全面。为了提高射击精度,德国人还设计了坚固的三脚桅,桅楼上设有先进的射击指挥仪。因为担忧战时波斯湾和巴库两个主要的石油产地的原油都会被英国和俄国所垄断,“拜恩”级战列舰的动力系统全部使用燃煤型锅炉(“萨克森”号搭载有巡航用的柴油机)。

“拜恩”级战列舰的4艘同级舰都参加了举世震惊的日德兰大海战,取得了骄人的战绩,并且以其强大的火力和出色的防护性能为世人瞩目。在日德兰海战后,“拜恩”级四舰又多次出战,扫荡英国海岸,而英国人原本用来对付“拜恩”级战列舰的“复仇”级,却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象在这次战斗中,“复仇”级竟然沦落成为了吸引“拜恩”级进入伏击圈的诱饵。

“我们已经快看不到他们了。”

看到四艘“复仇”级战列舰还在拼命的拉烟掩护自己,徐振鹏感到有些好笑之余,也为德国舰队的强大战力而感到心惊不已。

逼得一度雄霸七海的大英帝国海军战列舰拉烟逃命,德国人是第一个做到的。

警报声在不断的响起,此时担任中国舰队前卫侦察任务的“海南”号重雷装轻巡洋舰,已经冲出了英国人放出的烟幕,过不多久,德国舰队便出现在了面前。

“马上报告旗舰!发现敌舰!”站在“海南”号舰桥上的舰长卫伦泽少校放下了手中的望远镜,下达了战斗命令,“准备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