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追逐战(第2/4页)

杨启祥字昌侯,是湖北宜昌人。他1905年东渡日本留学,先后入日本商船学校及日本海军大学。辛亥革命前回国,后任职于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海军部及参谋本部第六局。由于中国海军内部的派系纷争,非闽系的海军军官不能够在舰上任职,因而在“中美海军学校”成立后,不甘心一辈子坐办公室的杨启祥便由海军部派往美国留学,以获得能够统率战舰的资格和技术。杨启祥本就有海军底子,加上本人聪明勤奋,认真刻苦,在校学习期间以成绩优异获得美国教官的好评。1917年6月26日杨启祥授海军中校。1918年1月30日晋升为海军上校,并如愿以偿的担任“独立”号战列舰的副舰长。

“我们先打掉他们还能跑得动的船,那些已经受了重伤的残废,可以交给巡洋舰和驱逐舰来收拾。”杨启祥想了想,回答道。

听了杨启祥的回答,约翰逊的眼中闪过一丝满意之色。

“你回答得非常好,杨。”约翰逊上校笑着点了点头,“来吧!让我们给这艘勇敢的德国军舰以应有的礼赞吧!”

美国海军上校说着,下达了作战命令,很快,“独立”号将炮火集中到了“国王”号上,“民族”号则转头向逃跑的“大选帝侯”号紧紧的追了过去。在得到了命令之后,一直在旁边作壁上观的中国海军轻型舰艇开始如同群鲨噬鲸般的向受了重伤航速大减的“威廉王储”号和“边境伯爵”号聚拢过来。

一场激烈的追逐战爆发了。

此时受损的动力系统已经抢修暂时恢复了航速的“威廉王储”号正拼命向赫尔戈兰岛拔足狂奔,试图寻求岛上的210毫米岸炮庇护,几艘德国驱逐舰在它的身边护卫着,而中国海军的轻型舰艇则高速追赶,紧紧掩杀。很快,德国人离家门口便只有一步之遥了,而就在这里,中国护卫舰队也追上了“威廉王储”号,以“海越”号轻巡洋舰为首的中国直卫舰队占尽了场面上的优势,但此时海面上忽然刮起了大风,大团的黑云涌现在天空中,急剧下降的能见度和汹涌的海浪影响了中国炮手的发挥,但中国巡洋舰还是取得了不小的战果,一顿炮乒乒乓乓的打将过去,将德国雷击舰“V32”号击沉。很快,奋力突进的“海越”号又突破了德国人的内线防御圈,德国驱逐舰和鱼雷艇四散奔逃,扫雷艇“D122”号舰桥中弹,艇长阵亡,“T139”号也被打成重伤。此时德国军舰已经接近了赫尔戈兰岛,虽然德舰一个劲儿地向岸上发信号求助,但德国海岸炮兵却因为浓雾障目无法辨明目标,而始终一炮未发。

穷追猛打的中国直卫舰队的海军官兵此时已经能够透过朦胧的雾气依稀看到赫尔戈兰岛60余米高的红色峭壁,此时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德国轻巡洋舰“乌耳姆”号和“考夫博伊伦”号接到了“威廉王储”号发来的求救信号,急急忙忙的赶来救场,双方的巡洋舰一碰头便捉对厮杀起来。属于“海南”级重雷装轻巡洋舰的“海越”号150毫米主炮的炮弹如同雨点般落下,一时间“乌耳姆”号仿佛在沸水中航行,很快,“乌耳姆”号的一门105毫米火炮便被击毁。尽管清楚火力不敌,但为了达到掩护友军撤退的目的,“乌耳姆”号竭尽全力的和“海越”号交战,直到整个舰面被打成一片火海,所有的火炮全都毁损才掉头撤走。与此同时,另一艘“海南”级重雷装轻巡洋舰“海州”号也与“考夫博伊伦”号陷入苦战之中。“海州”号虽然在纸面数据上显著优于1906年下水的老迈对手,但她的磨合时间太短的缺点却严重影响了战斗力的发挥。在开战不久,舰尾的1门150毫米炮便卡壳了,剩下的一门也被打坏,鱼雷发射管报废,一时间只有舰首的一门150毫米炮能够还击,另外两门完好的76毫米火炮也因为出现故障而无法向“考夫博伊伦”号开火,一时间场面极为被动。在激烈的对射中,“海州”号中弹18发,但奇迹般地只有15人阵亡,12人受伤。死者之一是“海州”号的信号官约瀚·迈克罗夫特上尉,当时他正站在中国舰长宋式善少校身边报告损伤情况,不幸被弹片击中陨命,成为这场海战当中第一个阵亡的美国海军军官。虽然“海州”号的火力密度有限,但是还击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她一共击中了“考夫博伊伦”号11发炮弹,其中一发150毫米弹命中了“考夫博伊伦”号的舰桥,造成舰长以下47人非死即伤,“考夫博伊伦”号不得不拖着官。虽然“海州”号的火力密度有限,但是还击的效率还是很高的,她一共击中了“考夫博伊伦”号11发炮弹,其中一发150毫米弹命中了“考夫博伊伦”号的舰桥,造成舰长以下47人非死即伤,“考夫博伊伦”号不得不拖着右倾的舰体退出了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