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预备转行?(第3/4页)

“但我今天想问问大家,得出‘革命’这样的结论,算是独立思考的结果吗?如果我们对此进行独立的思考,能否得出另外的结论?”

“毫无疑问,《卖火柴的小女孩》确是安徒生的含泪之作。对于人世间的不公平,它也确是一面镜子。但是在我看来,安徒生所要藉此唤起的,并不是憎恨和革命;而是同情和国家人道主义。”

“对于一个民族也罢,对于一个国家也罢,人道主义是必不可少的教育。安徒生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否则他便不会写下《卖火柴的小女孩》和那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来的。”

“一个人的头脑里不会天生就产生出以人道主义为人性之最高原则的思想,或者说作为人的基本情怀来的。作为一个人,需要人道主义的教育。”

“那么,说到这里,我想问,《卖火柴的小女孩》究竟是写给谁们看的呢?大家也可能会回答,作为童话,它当然是首先写给孩子们看的,但我想说,它绝对不是首先写给卖火柴的小女孩们看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们,是买不起安徒生的一本童话集的。”

“其实,《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写给不必为了生存在新年之夜于纷纷大雪之中缩于街角快冻僵了还以颤抖的声音叫卖火柴的小女孩们看的。实际情况则是写给生活不怎么穷的人家乃至富人家的权贵人家的小女孩们看的。通常,这些人家的小女孩晚上躺在柔软的床上或坐在温暖的火炉旁,听父母或女佣或家庭女教师给她们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她们的眼里流下泪来了,意味着人世间将有可能多一位具有同情心的善良的母亲。而母亲们,她们是最善于将她们的同情心和善良人性播在她们的孩子们的心灵里的。这样,一代又一代,百年以后,大家想想,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全人类都会感激安徒生的理由吧。”

“当文化丧失了良知,集体朝理应被同情的阶层和人们背转过身去佯装未见的时候,那样一个国家也就向和平美好的宗旨背转过身去了。而打压文化的良知,乃是打压全社会最底线的良知。而连文化的同情都获得不到的一部分民众,乃是最不幸的民众。”

“据我所知,凡经济发达国家的文化,其文化之意义曾体现于特别重要的两个方面——启蒙了穷人和教育了富人;从而,文化了国家。我认为这是比革命更伟大的意义。”

“文化当然绝不仅仅有以上两个方面的作用。但倘若竟从来没有好好地起到过以上两个方面的作用,其文化的品质,无论怎样提升了来进行评论,都是可疑的,有如今日的苏俄。”

“前些日子,人人都在为‘公理战胜’而庆祝,我们中国人是喜欢庆祝的,而庆祝日的首要目的,通常是回顾往事,尤其是纪念那些由于对文化生活的发展而获得了特殊荣誉的人物。对我们前辈的这一友好的纪念活动实在绝对不应被忽视,特别是因为这种对往日盛事的回忆,能够鼓舞今天的善良的人们无畏地努力。但是这件事必须由年轻时就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并熟悉其过去的人来做,而不是由一个象乞丐一样四处流浪,在各种各样的国家积累经验的人来做。”

“谈到与教育事务相联系的问题。我并不是什么权威。因为从古到今的明智的本意善良的人们已经讨论过教育问题,并且已就这些问题反复地明白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作为教育领域的半个门外汉,我阐述除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之外毫无根基的观点的勇气从何而来呢?如果这真是个科学的问题,人们可能会对这些考虑保持缄默。”

“但是,对活跃的人们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此仅仅真理的知识就不够了。相反,若要知识不被抛弃,它就必须被不断的努力连续更新。它就象树立在沙漠里的一座玉石雕像,随时承受着被流沙埋藏的威胁。服务之手必须不断工作,以使玉石在阳光之下永远熠熠发光。我的手也在为玉石服务的手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