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巡阅使会议(第3/4页)

听了徐树铮的话,杨朔铭只是微微一笑,“台湾这些天就会收回来,就算是我当财长的好兆头吧!”

1922年2月9日,中国政府即公告天下,从日本手中收回台湾,“兹特正式对外宣布,昭告天下,所有一切条约、协定、合同,有涉及中日关系者,一律废止。”

早在1921年12月7日,福建督军徐元锦便奉命进行收回台湾的准备工作。北京政府随后任命徐元锦出任“台湾调查委员会”主任,即开始布置收集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文教、卫生等各业现状,分类编辑。与此同时,开办各类专职训练班,如“台湾行政官员训练班”、“台湾警察探员训练班”、“台湾银行主事训练班”等,学员都从在职公务员和大中学生中挑选,其中台湾籍人士占了相当比例。训练班为期4个月,先后培训了千余人,他们成了日后接收台湾的骨干。随后在一些学者们的帮助下,徐元锦又草拟了《台湾接收计划纲要草案》,送呈代总统徐世昌过目,得到了徐世昌的首肯,并指示照此执行。

1922年2月12日,日本宣布将台湾交还中国,中国政府即公告中外行将接收台湾:“本月12日,日本政府已答复中、美、英三国同意停战。依照规定,台湾全境及澎湖列岛应归还中国,本政府即将派行政及军事各官吏前往治理。凡我在台人民,务须安居乐业,各守秩序,不得惊扰滋事。所有在台日本陆海军及警察,皆应听候接收,不得逾越常规,危害民众生命财产。”2月26日,中国陆军部长蔡锷宣布了台湾地区的接收主官为福建督军徐元锦,接收地点在台北市,该地区的日方全权代表为台湾总督田健治郎。随后中国政府便派重兵开赴台湾,坚决镇压日军顽抗者及“台独”分子。

3月2日,中国海军上将程璧光携带五色国旗,率部乘海军“共和”号战列舰前往台湾,随后乘飞机巡视全台,飞机抵达台北时低飞一圈,台北市民皆仰望天空,雀跃欢呼,声冲霄汉。时隔数十年,终见祖国亲人,怎不叫人欣喜若狂?

程璧光一下飞机,即令前来迎接的田健治郎降下机场上的日本国旗,并撤去所有日本殖民机构悬挂的日本国旗。田健治郎答应照办,日本国旗旋即在台北上空消失,代之以中国之五色国旗。台北市内外同胞见国旗升起,不约而同肃立致敬,继而欢声四起,有白发老翁含泪对儿女言:“吾等本都是中国人,而今又重回祖国之怀抱矣!”

当时在台湾的日军与警察计有20万之众。据传,一些日军官兵叫嚣誓与台湾共存亡,又有少壮派军官与汉奸相勾结,策动所谓“台湾自治运动”。杨朔铭闻讯,决定派遣6个师、20艘军舰及2个飞行大队开赴台湾参加接收,坚决弹压负隅顽抗者及“台独”分子。3月17日,入台接管的华军先头部队,在福建镇守使李厚基的带领下,浩浩荡荡开进基隆港登岸,台湾行政长官公署及警备司令部的属员同时到达。基隆市民围聚码头,争睹接收部队的仪容风采,不少人为抢占有利地形,彻夜露宿等候。华军部队从基隆乘火车往台北的路上,无以计数的民众鹄立道旁,绵延不断直至台北车站。不数日,中国政府陆海军接收部队陆续入台,进驻各要塞、炮台及码头。

1922年3月25日上午9时整,短短5分钟的受降仪式,结束了日本对台湾长达28年的蹂躏。

3月24日,“徐元锦从福州乘舰出发,定今日赴台”的消息见诸报端。他从福州启程前,旅闽台湾同乡会举行了欢送宴会,致了热情洋溢的欢送辞。徐元锦致辞答谢,公布治台方针:在台湾切实发展民生,普及国语,推进教育,增加台民福利,建设安定繁荣的新台湾。

当天午后2时,徐元锦与美国陆军少将布雷德利、海军上校施奈德,自福州乘舰出发,不久即到达基隆。在港口码头,国旗、彩旗似潮翻卷。当徐元锦步下舷梯时,军乐大作,欢呼声、掌声响成一片。徐元锦检阅仪仗队后,与前来欢迎的台湾各界人士热烈拥抱握手,互致问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