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黑雨(第2/4页)

“青凤-123”的原型机的一次飞行事故促使“翔宇”公司第二次对设计进行修改,在这次险些致命的飞行事故中,飞机在着地时向前翻倒并压断了试飞员的脖子。而以往双翼机的上翼部分在飞机进行“拿大顶”的动作时,可以对机上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而“青凤-123”的下单翼布局却取消了这种附带救命的功能,巴玉藻为此将生产型“青凤-123”的飞行员头靠向上提升了8英寸,同时在其内部安装加强用的金属棒。新头靠的引入使“青凤-123”的背部出现了一个类似“驼峰”的隆起部分,成为该机在外形上的一个显著特征。

“青凤-123”在座舱底部装有两挺同步机枪,都是7.62毫米的口径,也有些是1挺7.62毫米口径机枪搭配1挺12.7毫米口径机枪。该机还可利用机身挂架携带最多200磅(约90公斤)航空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

“青凤-123”虽然身为一款世界一流的战斗机,该机的出现却没有在世界范围内引起热烈的回应,一些飞过它的外国飞行员送给它的非正式外号“肥胖的小鸟”——可能得名于其宽大的机翼和肥厚的机身——显然不是什么美好的意思。对于不少飞惯了反应灵敏的双翼战斗机的中国飞行员们来说,“青凤-123”的到来在短时间里让他们感到有些难以适应。

中国陆军航空兵经过权衡对比,最终决定采购120架“小肥鸟”,除去3架原型机外,大部分都是基本生产型“青凤-123”(共117架),另外还有15架预定使用改进型风冷引擎的“青凤-123乙”(没改的称“青凤-123甲”)。改进后的“人和203”风冷引擎采用燃油射入式工作方式,可明显改善载机的高空性能。不过这种引擎目前“翔宇”只拿到了3台,剩下12架“青凤-123”只能暂时使用装在“青凤-121”上的那种化油式引擎,这些“杂交品种”被称作“青凤-123丙”。预计在引擎供应好转之后,这些“青凤-123丙”将陆续升级为标准的“青凤-123乙”。

尽管单翼战斗机的研制取得了成功,但巴玉藻并没有感到满足,在他的心里,依然充满着对更先进飞机的追求的渴望。

巴玉藻打开了手中的图册,他不经意的翻到了图册的后面,而在那里绘制的,则是一些充满了幻想色彩的飞机。

这些飞机,有的象夜空中的蝙蝠,有的象带着翅膀的雪茄烟,而让人惊奇的是,这些飞机的尾部都喷吐着长长的火焰,象是火箭一般的在天空中飞翔!

也许有一天,这些飞机真的会变成现实??

现在的巴玉藻,还不敢确定。

但是他知道,现在的杨朔铭,无论是在飞机设计还是在造船方面,那些看似不可能的奇思妙想,却都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

“他可真敢想。”巴玉藻看着杨朔铭画给他的这些飞机,喃喃自语的说道,“这些飞机如果是烧油的话,得多少油才行啊!”

想到杨朔铭此次前往西伯利亚占领区,带在身边的有丁文江等著名地质专家,心下隐约感觉到了什么。

“希望你是对的。”巴玉藻紧盯着手中的图画,“那样的话,咱们中国,就彻底和以前不一样了。”

第二天上午,中西伯利亚某地。

“亲爱的丁,我们已经钻了这么深了,还要继续吗?”一位美国技师对丁文江说道,“您是不是打算在杨将军离开前,要他亲眼看到这里的石油出现在他的面前?”

“是的,弗兰克先生,我希望在他走之前,能够看到这里钻出一口会喷出石油的油井。”丁文江语气坚决的说道,“只要没出现石油,我们就要钻下去。”

“可您就那么肯定,在这里一定会钻出石油吗?”叫弗兰克的美国技师耸了耸肩膀,有些无奈的摊开了双手,“要知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我亲爱的丁,这是我进入这个行业后,所学会的第一个经验。你可以拼命的到处找地方钻井,你可以在一个理论上应该涌出石油的地方钻井。可你还是有可能会失败。遭受惨重的损失,最后破产。这是自然规律,谁都不可能抗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