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居安思危(第4/4页)

“公元660年,东罗马帝国对‘希腊火’加以改良,用石油、沥青、树脂和硫磺配制成易燃性液体,用这种液体浸渍树枝或麻絮,装入金属制桶内投出,或从管子里喷射出来。战斗时,把这种装有液体的金属器具点燃后,用投石机投入敌人之中,造成漫延燃烧,产生窒息作用,削弱敌人的力量,东罗马帝国靠这种武器曾屡次击退回教军队的侵犯。一直到十字军东征时,这种武器仍具有强大的威力。后来此种战法逐渐传入西方各地。400年后,撤拉层人曾在埃及用此法对付圣路易的士兵。此外,在美国南北战争也采用过此法。16世纪末,法国皇太子妃的异教徒审问官,曾用窒息的烟对付优更诺教徒的窑洞。”

“16世纪以后,人们开始有意识地研制这种兵不血刃而能克敌制胜的有毒烟雾,使之不断规范化,成为部队在战场上经常使用的真正的武器。大约在1570年,奥地利骑士法伊德·维尔福·冯森夫腾贝格建议,把砷烟弹用于对土耳其人的战斗。这种弹投入敌人军营后,燃烧时产生的砷蒸气,可使军营中的敌人中毒。1600年前后,在著名的医生、自然科学家菲阿拉谨梯所著的《秘方节略》一书中,记载着一种由硫磺、松节油、人粪、人血等蒸馏而得的油,此油气味很强烈,若将其投入堡垒内,无人能在其中停留。”

“1654年,米兰人达梯罗,又发明一种类似毒烟云的火药,用它点燃后散布出可憎的烟及有害的恶臭,使遭袭者不能参加战斗,甚至死亡。法国工程师,曾在对克内他的战争中,把这种装料的手榴弹用于对付敌方地道,取得了特殊的效果。1660年,在奥斯纳布吕克出版的一本关于炮兵的书中,印有过去称为‘飞球’的纵火手榴弹的图样。这种手榴弹的装药是砷、锑和硫磺。著名医生,化学家和工艺学家格劳贝尔也设计过一种分室装填硝酸和松节油的炮弹,爆炸时放出对眼睛有强烈刺激的烟雾,把敌人‘熏跑’。”

“人类在这方面可以说进行了很多探索,但是由于当时科技水平的限制,不可能有根本性的突破。古代战争中应用毒物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从开始时的熏烟加上毒物,到逐渐添加沥青乃至砷、硫磺等一些天然的有毒化学物质;从原地使用到逐渐向与火药混合投掷使用转变,一步步得以进化,但这些最多还只是化学武器的萌芽。化学武器真正大规模的出现在战场上,是在本次欧战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