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漏底(第2/4页)

11月17日,日本政府回复财部彪,以“三”为最后底线,但要求他设法保留“纪伊”号战列舰,代之以因地震废弃“天城”号战列巡洋舰。11月29日,财部彪在华盛顿美国国务院大厦会见了休斯国务卿和贝尔福勋爵,正式提出日本要求10:7的比例,称这是日本的最后底限,并要求美国在从阿留申到菲律宾、从关岛到夏威夷的全部太平洋岛屿上停止建设新的军事基地。财部彪称“我希望……就在太平洋的基地和要塞维持现状达成明确谅解。如果太平洋岛屿、尤其是菲律宾和关岛这样的前哨基地获准无限制地发展……我担心日美两国的友好关系就会立即变成敌对状态。”休斯依然坚持10:6的比例不松口,原则上同意在关岛和菲律宾保持现状,但并不是“前哨基地”的夏威夷则要排除在外。双方再次陷入到了僵持之中。日本代表团见到谈判丝毫没有转机,便威胁要退出谈判。

由于对日本方面通信密码的破译,美国方面清楚地了解到了日本的底线,经过会议讨论之后,为了能够达成协议,美国方面同意了日本方面的要求。

12月15日,美英日三国代表就海军裁军问题达成临时协议,日本接受美国提出的10:10:7的主力舰比例;日本可以保留“纪伊”号而废弃“天城”号;作为交换,英国可以建造两艘装备16英寸舰炮的新战列舰;美国则可将“西弗吉尼亚”级中建造进度比较快的“科罗拉多”号和“马里兰”号继续建成,同时必须废弃“北达科它”号和“特拉华”号战列舰。

对于这一结果,以财部彪加藤友三郎为代表的对美温和派认为,要避免与美国直接对抗,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而以海军军令部部长加藤宽治为代表的对美强硬派对此结果仍不满意,在日本接受美国提出的裁军比例的当晚,加藤宽治还挥泪狂呼:“对美国的战争开始于今日!我们一定要报仇!”

在商谈海军舰队比例的同时,日美两国就维持太平洋岛屿军事现状的问题达成一致,除夏威夷和日本本土外,所有正在进行、或计划进行的军事工程立即停工,并加以冻结。但两国随即又对如何定义“日本本土”这一概念产生了纠葛。

按照日本的思路,所谓“本土”既包括日本列岛,又包括北方的千岛群岛和南方诸岛,以及朝鲜南部。按照日本方面的理解,被认为不能修建新的海军基地的地区,只是一战中占领的德属太平洋岛屿,即后来的“南洋厅”。

美国则提出了与之大相径庭的意见,甚至拿出日本内务省在一战后公布的新行政区划细则,指出其中只有本州、九州和四国三岛的“三府四十三县”被称作“日本本土”,而南洋群岛既然与北海道、千岛并列为“三厅”,则其他三厅也不是日本本土,而是海外属地。至于被列为“二总督府”的朝鲜南部和西伯利亚东部地区这两处殖民地则更不能算日本本土了。美国以日本行政区划作为反击,一贯善于胡搅蛮缠的日本这次碰到了夹缠不清的美国,倒也有点因果轮回的味道。

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美日两国于1923年12月30日达成了限制防备区域的最终妥协,规定维持军事现状的地区如下:美国方面包括菲律宾、关岛、萨摩亚、阿留申群岛,但美国本土、阿拉斯加大陆及近海岛屿、夏威夷和巴拿马运河区除外;日本方面包括小笠原群岛、南鸟岛、以及全部太平洋日本委任统治领地,北海道和千岛群岛除外。

在随后美日与英国达成的协议中,东经110度以东的英属岛屿和香港、以及英澳新三国的委任统治岛屿也被包括在不许改变军事现状的地区之内。加拿大沿海、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本土及其领地则被划除在外。这一协议没有对法属太平洋岛屿和荷属东印度做出任何限制,因为过于弱小的荷兰海军早已被排除在限制军备会议之外,法国海军也没有强大到在太平洋地区对日本或美国构成威胁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