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改变历史的刺杀(第3/4页)

对于希特勒这样一个深陷暴力之中的人来说,对自身所处危险拥有灵敏的嗅觉或许也就不足为奇。在他政治生涯开始的那一刻,希特勒就意识到他需要一支绝对忠诚的卫队,一群“为了保护他……甚至不惜和自己亲兄弟翻脸的忠诚卫士”。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招募了一些精干人员充当司机、警卫和私人总管。这就是冲锋队。尽管冲锋队全方位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但是希特勒的贴身侍卫还是由一小组他所信任的人担任。其中包括前摔跤手乌尔里希?格拉夫,他担任希特勒的保镖;制表匠出身的埃米尔?莫里斯是自由军团退役老兵,负责为希特勒开车;干过马匹交易和兼职皮条客的克里斯蒂安?韦伯成了秘书;除此之外。还有侍卫尤利乌斯·绍布和副官威廉?布吕克纳。起初,由这些人负责希特勒参加公开活动以及演讲时的安全保卫工作。他们形成了保卫希特勒安全最核心的圈子。在危机四伏的那些年,保护希特勒的安全体系得到了重组。成立了一个由精英分子组成的警卫队——战旗护卫队。其人员都是从冲锋队中招募而来,他们被要求发誓保护希特勒免受来自内部和外部敌人的危险。然而当战旗护卫队沦为冲锋队内部斗争的牺牲品时,又组建成立了一支新的卫队——希特勒护卫队。希特勒护卫队的人数在一百名左右,其核心成员仍是那些与希特勒熟识的非职业保镖,希特勒后来又重新成立了国社党和冲锋队。护卫队也得以重建。重新招募的卫队刚开始仍以最初的名字——战旗护卫队来命名,后来改为党卫军。党卫军与冲锋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申请加入党卫军的人必须通过严格审查,经受艰苦训练。只有“最优秀、最可靠的国社党员”才会被考虑。他们必须要高效率工作,足智多谋,值得信赖,最重要的是要忠于希特勒。他们不参加政治讨论,但是要出席发布政治命令的会议。他们被禁止在党的活动上吸烟,如果没有命令,也不能擅自离开房间。“忠诚即荣誉”,成了他们的座右铭。

如果不是海因里希?希姆莱的出现,党卫军仍然只是一个规模不大,甚至无关重要的组织。1928年1月,海因里希?希姆莱开始负责党卫军的日常运作;一年后,他成了该组织的领导人——帝国党卫军元首。在他的管理下,党卫军扩大了规模,纪律比以前更为严明,党卫军对希特勒毋庸置疑的忠诚也再一次被大肆渲染。海因里希?希姆莱想要把他的极端信条灌输给党卫军的成员。他曾经夸耀:“如果希特勒命令我枪杀自己的母亲,我会毫不犹豫地去做并且为他的信任而自豪。”

之后,随着冲锋队力量的消退,党卫军全权负责希特勒的安全。他们是不二人选。相应地,希特勒新的保镖也全部从党卫军中选出。第一任指挥官叫泽普?迪特里希,是一位性格直率的巴伐利亚人,他是自由军团的退役老兵,参加过啤酒馆政变。随着德国政治升温,暴力冲突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因此,必须做好保卫希特勒的安全工作。1932年2月,迪特里希奉命为希特勒组建一支全天候的保卫队,于是党卫军护卫队成立了。当时,有人这样形容这支部队:

“他们属于长相英俊、体魄强健标准德国人的典范。穿着笔挺黑色制服,外面套着带拉链的摩托车罩衫……戴着飞行员头盔,配备左轮手枪和马鞭,看起来如同火星人一般。”

在迪特里希的领导之下,护卫队最初只有12个人。在那年混乱的竞选活动中,他们一直护卫着希特勒。1932年春,希特勒在东普鲁士的埃尔宾镇竞选,随行人员中了共有党抗议者的伏击。正当希特勒的司机猛打方向盘,逃脱这伙暴徒时,身穿皮衣的保镖跳出了轿车,他们挥着橡皮警棍、黑色金属大棒朝袭击者冲去,成功的保护了希特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