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无风不起浪(第2/4页)

如果不是“隔墙有耳”,那是怎么回事呢?

事实上,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事,是因为日本报纸详细报道了塔兰托事件,而这一事件也给日本海军带来很大震动。因此,在那些关心海军的“街头战略家”中间,便产生了一种想法:“英国海军能干的事,日本海军也能干。”这种想法也井非是不可思议的。对此,他们添油加醋地予以夸大,以至变成为“日本军队将在开战之初进攻珍珠港”这样的说法。

美国国务院把格鲁大使的电文抄件送到了美国陆军部和海军部,要求海军情报局对这份电报的内容进行译解并提出意见。专家们的意见是秘鲁驻日公使所说的内容纯属“虚构”。但海军作战部部长斯塔克却主张:无论如何也要将该电报拍给珍珠港以供参考,并命令在电文后面附上了海军情报局远东科科长麦卡勒姆中校的意见。这份电报于2月1日拍到太平洋舰队司令手里:“现将美国驻日大使1月27日给国务院的电报摘要通知如下,以供参考。……美国海军情报局认为这种流言蜚语不可信。根据我们所掌握的有关日本陆海军部队目前配备和行动的资料来判断,并不认为它对珍珠港的行动已迫在眉睫,在可预计的将来也看不出有这种计划。”

此时,在终年常夏的珍珠港内平静的海面上,美国太平洋舰队的新任和前任司令,正在旗舰“宾夕法尼亚”号的后甲板上,在406毫米口径的三联装主炮长长的炮筒下,隆重举行交接仪式。卸任的是理查森司令,接替他的是赫斯本德?金梅尔司令,他将肩负起在波涛汹涌的太平洋上指挥庞大舰队保卫祖国安全的重任。

本来,理查森的战略判断是:从世界现状来观察,确保西半球,这对美国的安全来说才是必不可少的;而被卷入于太平洋战争,则是一个重大的错误。即使纯粹从海军战略观点来看,太平洋舰队进驻夏威夷也有许多不利之处。理查森认为太平洋舰队与日本舰队相比,不仅处于劣势,而且在战备方面,无论是人力或物力都还没有完全作好准备。他对单凭这样一支舰队的实力就想收到制止日本采取行动的效果,表示怀疑。

基于上述观点,理查森一直主张太平洋舰队返回到便于整顿、补充和训练的美国西海岸。而这一主张正是他卸任太平洋舰队司令这个职务的一个最大原因。

对金梅尔司令来说,这天举行的司令职务交接仪式,则是他一生中最引为自豪的时刻,他两眼炯炯发光,整个面部表情流露出对未来充满希望。

但是,在上任之后的几天里,金梅尔视察了太平洋舰队和珍珠港基地的情况,却发现,情况不容乐观。

就在不久前,陆军部部长史汀生给海军部部长诺克斯写了一封回信,答复他所提出的关于敌人突然袭击珍珠港的舰队和海军基地问题。史汀生在信的开头就写道:“鉴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并为了对付这种敌对行为,我完全同意,我们要立刻作好最充分的准备。”接着,他保证:“最优先地考虑做好珍珠港的防御工作。”然而,珍珠港的防御工作,果真象史汀生所保证的那样得到了“最优先”考虑并付诸实现了吗?

海军部部长诺克斯强调了加强珍珠港的防御工作,陆军部部长史汀生也“完全同意”诺克斯的意见,即使不能满足当地指挥官的全部要求,至少也要给珍珠港的防御力量以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补充。可是实际情况却与海军部部长和陆军部部长来往信件中所谈的完全相反,珍珠港的防御能力依旧极其薄弱。

原本计划要给夏威夷陆军部队配备180架B17型飞机,但实际上只有12架,其中能用于执行巡逻任务的只不过6架。当地指挥官要求配备300架水上飞机,但实际上只配备了50架,其余250架由于罗斯福总统的顾问哈里?霍普金斯的政治影响,被转让给了英国。这样一来,也就是说,如果要每天进行360度整圈巡逻的话,珍珠港基地的巡逻能力只有两、三天的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