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 空中“死亡陷井”(第2/4页)

作为一名试飞员,许荣林有着超强的适应力。由于试飞的飞机各不相同,他必须做到很快适应变化。这一过程被称之为“肌肉记忆”。当他坐到驾驶舱时,他就会马上与飞机浑然一体,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但是多数人做不到这一点。有的飞行员习惯飞某个固定机型,很难改飞其它机型。这是与生俱来的天赋,需要大脑很快做出决定,然后向肌肉发出信号,后者则迅速做出反馈。大脑说:对,我明白了;肌肉说:对,我马上执行。而这种适应能力是不能通过训练得到的。如果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就办不到。

对试飞员来说,还有一个要求就是极佳的身体素质。应能承受住最大飞行过载。飞行过载过大时,血液下行,心脏会不堪忍受,发出“吧哒吧哒”的声音,许荣林现在的感受就是这样——因为血液的回压要强于心脏的压力,他的胃和肝等内脏器官也都下行。然后是负过载,肝脏这些器官又全部拥到了嗓子眼上。

适应能力超强的飞行员被分配到了全国最大的一所飞行研究院。它拥有一条6公里长的跑道。他们曾在此试飞过多种新式飞机。而许荣林们则是飞机交付之前的最后一关。

众所周知,订货方向制造方下达技术指标:速度应该是多少,重量是多少,载重吨位是多少。制造方按要求造出成品。但是,飞机正式交付军队或地方航空公司之前需要他们这些试飞员进行最后把关。因为不管飞机造得有多好,使用过程中仍会发现诸多缺陷。这再正常不过了。汽车也大抵是这样。即便是“金龙”这样的顶级车,跑了几十万公里之后,也会暴露一些缺陷。也就是说,需要不断加强与改进。这一过程被称之为“使用试验”。飞机制造厂生产出来的首批样机,离实际应用和交付军方和地方还差得远。因而要进行数千次飞行。

就许荣林的亲身经历而言,经常会遭遇危险情况。他们有时候是在极端条件下试飞,为的是摸清飞机的性能极限。

飞机有两个安定面。临近地面时其要承受巨大的速度压力。这些安定面开始颤振,并可能引起共振导致机身断裂。记得那一次,许荣林所驾飞机的一侧机身已经断裂了,所幸没有危及全部机体,他还来得及弹射出舱,事后只是造成了脊柱断裂的“轻微后果”。现在的他,全身共有4处压缩性骨折和4处椎间盘突出。

试飞最危险的时刻是起飞和降落,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此时飞机处于失高度、失速且机动性差的状态。有一次他试飞战斗机,在150米低空撞上了鸟群。不得不迫降于野地。所幸地方还算开阔。当时他鼻梁骨折,遭受了第一次压迫性骨折。他保持住速度,没有酿成坠机惨剧。然后迅速选定降落地点,最后成功降落。

作为试飞机员,虽然报酬丰厚,和少将一般无二,但他们的工作极其危险。试飞员的平均寿命只有29至36岁。在位于市郊的军人公墓中,安葬着116名试飞员。“火鹰”式喷气战斗机的试飞就牺牲了7人,“鸿雁”式轰炸机的试飞牺牲了9人。最多一次他们一个月安葬了12名同事。军人公墓和附近街道挤满了送别的人群。他会驾驶飞机从人群上空做两次飞行——这是他们的一个传统,通常是驾驶最新式的战斗机送葬。

今天这一次,如果不能把飞机平安的开回去,就是别人给他开战斗机送葬了。

许荣林和张丽娜驾驶的“火雀”式喷气战斗机是一架由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驱动的飞翼式战机,从俯视角度上看,基本就是一个有着W型尾的等腰三角形,象极了武侠小说里大侠们用的暗器飞镖。是以刚才许荣林有此一骂。

所谓飞翼,顾名思义就是指没有机身只有机翼的飞行器(也没有任何垂直翼面),纯粹的翼形表面具有最纯粹的升力性能,这种飞机可以大大减轻重量,降低阻力,节省制造费用,加上其惯性低,还增加了飞行的机动性。由于飞翼的种种优点,引起了中国军方的极大兴趣。“火雀”就是这样的背景下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