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0章 铁锤降临(第3/4页)

谢尔巴科夫既有一定把握,也有不安。他真想披肝沥胆,向斯大林坦诚进言,这些军人完全可以信赖。丹尼尔?阿尔先季耶维奇?茹拉夫廖夫将军是高级炮兵专家,他参加过国内战争,尔后又进军校深造,他曾先后任列宁格勒第二炮兵学校和梁赞炮兵学校校长,为培养重炮指挥员付出了大量心血。他在防空第1军的岗位上,也是大展才华,表现出色的……

至于克里莫夫上校,那就更不用提了!空军各军的参谋人员和指挥员,只消他有半句暗示,就能心领神会。他是空中的权威,就是说,是个杰出的人才。

但是,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也感到了令他不安的因素。斯大林目前接触的是他所知甚少而又不熟习的一个领域,而且由于要照章行事,他无法透彻而具体地了解这场活动。报告情况……定下决心……下达命令……又从新的方向和另一个高度上出现了又一批假想的中国轰炸机群……又是报告、决心、命令……一切都明确、稳妥、有条不紊。然而,这毕竟是彩排。“真正的演出”又将如何呢?这些将校军官都能胜任他们所担任的角色,那真是再好不过了。而如果有人演技不佳,又有谁可以来代替呢?如果他们不能胜任,莫斯科又将如何呢?

有时,斯大林向朱可夫大将投以疑惑的目光。这位总参谋长眉头紧蹩,城府很深。他的话音就象经过精密仪器测量过的一样,平缓而严厉,不容打丝毫折扣。他是否想象得出,这场室内的对抗演习会有真正的效果吗?

抗击空中假设敌的演习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解除空袭警报后,朱可夫大将简明扼要地作了总结,认为演习参加者基本完成了任务,他又用低沉的声音问斯大林:“斯大林同志,您有什么指示吗?”

斯大林以微带责备的眼色望了朱可夫一眼,然后又看了看谢尔巴科夫,似乎总参谋长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对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发问。因为是党中央责成他负责莫斯科的防空事务的。斯大林开始慢条斯理地点烟斗。看来,他在思考什么。他把熄灭的火柴扔到桌上那压住地图翘起一角的铜烟灰缸里。然后,他用若无其事的语调说:“斯大林同志对这个领域一窍不通……天晓得,也许,一切都应当这样做……”他沉默片刻,转而又对格罗马金将军说:“明天,您让我们看看抗击夜间空袭的情形……”

参加这次演习的人谁也没有料到,明天就会有不测风云……

当莫斯科基洛夫大街37号最高统帅办公室里业已空荡无人,参加和观看图上作业演习的人们带着轻松感各自回到“栖身之处”的时候,远在中国首都北京的中国最高统帅部和一些军事机关,却在兴高采烈,欣喜若狂。相当多的中国文武官员已经得知,空军部向总统府报告过,遵照杨朔铭的命令,中国空军已经准备就绪,定于1945年1月22日夜,派遣其专门组建的特别航空群,以雷霆万钧之势,空袭苏联首都。按照中国空军部的设想,莫斯科将在这场袭击中被夷为废墟,化作一片焦土。

中国打击莫斯科的铁锤已高悬在空中:满载炸弹、燃烧弹和照明弹的最新式的重型轰炸机大队,按指定时间已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巴拉扬、马格尼托哥尔斯克、拜科努尔等地机场起飞。它们编成数个庞大的梯队飞向目标,每个梯队又分成若干机群。沿途有黄火、探照灯导航,在苏军辖境内,则按照潜入的特工人员发射的信号弹和顺着通往莫斯科的交通干线飞行,每隔三十至四十分钟一个梯次。各机群的任务是:在接近莫斯科时,改变航向,从不同方向冲进市区,轰炸预定目标……

第一梯队分为五个机群,共有300架飞机,在离苏联首都210公里处被一个苏军对空情报哨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