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田氏怎样得到齐国(第2/3页)

与蒸蒸日上的政治地位相对应的,还有田家蒸蒸日上的经济实力。齐景公在位时期的春秋时代,是弭兵之会结束后的暂时和平期,中原诸国的战乱大为减少,各国都把主要精力放在整顿内政和发展生产上,齐国尤其如此。但是在新兴封建制经济勃兴的局面下,田桓子顺应形势,很快采取了新的发展模式。他采用减轻租税的方式,招募农民前来投奔,特别是在收租子的时候,他特意设计了一套新工具,采取小斗进,大斗出的方式,给老百姓以实惠,这和当时齐国旧贵族的残酷剥削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齐国的老百姓们纷纷投奔到他的门下,一时间“归之如流水”,他的这些做法,一方面使田桓子迅速增强了家族的实力,积累了后来颠覆齐国政权的本钱;另一方面大批的老百姓宁可逃亡,也要附身在田桓子的门下,这些老百姓,在当时叫做“隐民”,他们的逃亡,使得齐国能够缴纳赋税的老百姓数量大为减少,国家的财政收入,以及齐国政府对财政的控制权,从此都大为削弱。

而这时期在位的齐景公,把主要精力放在对外重树霸权上,他所采用的方式,还是以和平为主,通过和晋国、楚国等大国的“和平对话”,以齐国日益强大的经济政治实力压服对方。公元前530年开始,齐景公首先通过外交手段,和晋国、楚国等国国君接触,参加了公元前529年晋国与楚国举行的平丘会盟。之后开始了对外用兵,相继平灭了周围的莒国、徐国等国家,开始趁楚国实力衰弱的机会,与晋国争夺北方的霸权。公元前502年,齐景公在经过了几十年准备后,终于同晋国开战,齐国以猛虎下山之势,一举拔除了晋国重镇聊城,之后迫使晋国的盟友鲁国与齐国结盟,北方的局势,形成了齐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之后的12年里,齐景公通过扶植晋国权臣傀儡,以及主动进攻的方式,数次发起对晋国的战争,虽然节节胜利,但除了加剧 了晋国内部的分裂外,却始终没有彻底战胜晋国。公元前490年,齐景公去世。

齐景公在位的57年,前半段一直在休养生息发展生产,最后的10年破茧而出,与晋国大打出手,这也是春秋时代齐国最后的风光。而就在这风光之下,田桓子一脉势力也在悄悄做大。对田桓子的威胁,齐国君臣也不是完全没有察觉。比如辅佐齐景公的良相晏婴,就曾多次劝说齐景公采取行动,但齐景公总是敷衍,他的主要精力,还是希望在有生之年实现齐桓公的霸业,至于身后的事,哪管他洪水滔天。田桓子是早于齐景公去世的,但他又有一个杰出的儿子——田乞。结果齐景公尸骨未寒,田乞就联合士大夫发动政变,驱逐了齐国从齐桓公开始确立的两大宗族——国氏和高氏,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政变的成功,源自田氏得到了当时临淄“国人”的支持,田家几代收买人心的举动,这时候开始得到回报,不但诸多士大夫倒向他们一边,城中的百姓还自发的帮助他们。政变成功后,田乞拥戴齐悼公即位,自封为国相,从此把持了齐国的大权。

田乞成功夺权,拥戴齐悼公,是田氏代齐的开始,但是这时候的田氏,距离夺取政权,却还有一段路要走。

此时的齐国,齐悼公完全倚重于田乞。但是国内的旧宗族势力仍在,田氏虽然控制了军事、经济、政治大权,却还不能任意行事。这段时期,田氏权威的日益扩大,已成傀儡的齐国国君们,当然也不甘心大权旁落,齐悼公做了4年傀儡后,被鲍氏杀死了,而田乞也在同时期过世,田氏的下一个掌舵人,就是姜氏齐国的真正掘墓人——田常。

齐悼公过世后,即位的齐简公,是由当时的齐国宗族共同推举上去的,比起前任齐悼公来,齐简公的权力要大得多,这时候继承爵位的田常,被齐简公任命为右相,依然属于掌握大权的人物。可是担任左相掣肘他的,就是另一个官员监止,这时期的齐简公雄心勃勃,意图解决田氏尾大不掉的问题,而田氏多年来大权独揽,也引起了许多旧贵族的不满。一股反对田氏的暗流,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