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真实的墨子和“墨家”(第2/3页)

墨子一生的行动,各类史料记录比较杂乱,他曾经做过官,也曾经为士大夫甚至国君上课,但是他大多数的精力,都投入到了传道、讲学、收徒之中。他的主要活动方式,就是开班上课,教授学生们自己的学说以及各种知识,每当有地方发生战争的时候,他就主动出面,带领学生们去制止战争。他过的生活,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布道者的生活。

而墨子人生里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长期和儒家思想的辩论。

作为战国时代两大“显学”之一,墨家和儒家之间的分歧是明显的。两家治家最大的分歧,一是关于“天命”问题,墨家学说认为应该非命,不能相信命运,要相信自己的努力。儒家却主张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这只是小分歧,更大的分歧是墨家主张尚贤,即由老百姓自由地选择他们心中的“贤”。墨子甚至大胆地主张,即使是诸侯国的国君,也应该由老百姓组织,通过选举来产生,诸侯国的各类官员,更应该让老百姓来投票选举,从国君到官员,他们应该主动地为老百姓负责,因为他们是老百姓选举出来的。在这一点上墨家与儒家之间的分歧是严重的,比起儒家倡导的君主绝对权威,墨家的思想更加大胆。

而比起墨子所倡导的十大思想,墨子在哲学上的思想也同样大胆,在哲学上,墨子主张“三表”,即在认识事物时,要通过事物的“三表”。所谓的表,就是判断事物的标准,墨子认定的标准包括三样,第一是历代帝王的统治经验;第二是老百姓的感觉;第三是是否符合老百姓的根本利益。在认识事物的原则上,墨子更加注重感性的感觉以及直接的经验,这应该和他个人出身平民有关系,他的十大思想,也正是在三表的基础上产生的。同样因为他平民的出身,生活中的墨子,是一个绝对的苦行僧人物,他生活简朴,穿粗布草鞋,游走于列国之间。

墨子的思想主张里,有许多都是有进步意义的。比如他主张以老百姓的利益为准,主张要从直接经验上得到判断事物的依据,这些在中国哲学史上都是有着划时代意义的。他的十大思想里,虽然也有幻想鬼神的内容,但要求由老百姓选举国君和官员的思想,可称是中国最早期的民选思想。但是墨子同时又主张,学生对老师要无条件地服从,人民对于上级也要无条件地服从,这是他的局限性所在,但是在奴隶社会即将崩溃的时期,他有这样超前的思想,是非常不容易的。

在成为一个思想家、哲学家的同时,墨子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科学家。其科学成就,不但在当时的诸子百家中无人出其右,更远远地领先于当时的世界。

墨子科学思想的内容,包括了今天数学、物理、机械制造等各个方面。他是一个既具有理论归纳分析能力,又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学者。在宇宙论上,墨子提出了“宇宙运动论”的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在运动变化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个体都是从这个整体中分离出来的。对世界的本原问题,墨子的说法也和道家维新思想针锋相对,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是两千多年前极其难得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在数学方面,墨子是第一个把数学当成一种理论的人,墨子在自己的著作里,系统地阐述了十进制,并且对于数学中的正方形、三角形、开平方等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理论阐述,尤其是他对于三角形的理论阐述,和古希腊科学家欧几里得一模一样。物理方面,墨子是人类第一个发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学者,更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在早于阿基米德200年的时候,他就已经发现了杠杆原理,我们总把杠杆原理叫做“阿基米德定理”,其实从版权角度讲,阿基米德确实“侵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