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生得奸诈死成笑话(第2/4页)

……脑子里突然崩出来这个念头,一瞬间没藏讹庞被自己吓得毛骨悚然。咋想出来的,让儿子杀老爸。倒不是说杀不得,草原上这事很多,听说汉人们也很喜欢搞这套。只是第一道关就不好过,试问宁令哥不杀怎么办,稍微有点大脑就能看出来,这是为他人做嫁衣衫,对两岔有利。

让宁令哥冒最大的风险,来实现让自己垮台的目的?世上有这样蠢的人吗?!但别急,惊恐过后,理智出现。问题——如果宁令哥发觉不对,和他老爸李元昊沟通,他能说什么?说没藏讹庞要害您,好让两岔当皇帝,他自己当摄政王?

猜一下,这句话说出去之后,李元昊会怎么想。只要稍微有点记忆力,就应该想起不久前野利兄弟是怎么死的。没有任何谋反的事实,只要让李元昊起了疑心,就必死无疑。

堂堂的西夏现任国储,和一个一岁大的婴儿争宠,让一个正牌小舅子当摄政王……这得有多大的想像力,才能想得出来。又得吃了多少药,才能相信呢?

所以非常妙,没藏讹庞得出结论,只管去和宁令哥提,别怕任何风险。甚至最理想的结果,就是宁令哥去告发他,那样是达到目标的最快捷径。

怀着这样的成算,他找到了宁令哥。之后发生的事,其实不能去怪这位太子有多脑残,的确很好笑,没藏讹庞一说他就答应了。至于为什么,一来是他的年龄。2年前他才结婚,在盛行早婚的古代,他能有几岁?二来是他的恐惧。

而不是传统史书里强调的愤怒。

老婆被抢,妈妈失宠,地位动摇,无论哪一点都的确让他怒火中烧,可如果只是这样,就能让他怒到提刀去砍他老爸。那他应该比李元昊还李元昊,真是太有性格了。怎么还能等到这时还不动手?真正的原因是他恐慌又无助。这点最要命,他怕,就像等死的犯人那样,眼睁睁地等着失去一切。这时没藏讹庞出现,带给了他唯一的希望,再失去,就彻底完蛋了。

时间来到正月初一,那天李元昊在兴庆府皇宫的正殿上接受朝拜,传说当时红日初升,但是暗淡无光,就像一块血红色的云团虚浮在天空。朝臣一片惊恐,这是大凶之兆。可李元昊不介意。平生作恶多端,杀人无数,天阴了就当是上帝拉窗帘,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继续威风,继续享乐,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达到了狂欢的最高峰。他没意识到有半点的危险向他靠近,事实上也绝对没法事先察觉什么。因为凶手居然是皇太子宁令哥本人。

从谋划到动手,宁令哥自己全程操办,不用任何帮手。没有预谋,哪来的泄密?这时别提没藏讹庞,这人很绝,他给宁令哥的所有帮助,只是一个退路——成功之后,马上到我家来。我以国相的权力,把你扶上皇帝宝座。除了这句话,他远远地闪到了一边,绝不掺合。

元宵节之夜,李元昊喝得大醉。醉眼迷离中,他向后宫走去,那是他的私密天堂,从没有任何外人能够进去。

这就造成了两个事实,他身边没有护卫,宁令哥不是外人。他的亲生儿子突然出现,拔剑就砍了过去。李元昊完全是凭着多年的战场本能闪了一下,可惜真是喝多了,90%的脑袋都躲开了,唯独他坚强挺拔的鼻子碍事。被宁令哥一剑削了下来。

瞬间血流满面,剧痛中李元昊猛然清醒,他满殿乱跑,躲避危险。可危险比他跑得还快,宁令哥瞬间就消失了。

他真的只是个孩子,看见父亲满身满脸的血,立即就吓慌了。他犯了第二个错误,这比他起心杀父还不可原谅。都见血了,怎么的也得当场杀死吧!

没办法,年轻,可以蠢到无极限。

他直接跑去找没藏讹庞,也不管是不是完成了合同。这回一路顺畅,狂奔到国相家。没藏讹庞很满意,前面说过,只要宁令哥动手了,就至少有十多年的好日子过。还等什么,他立即动手把末路王子抓住,冲进皇宫护驾,百忙中把宁令哥的妈妈野利氏也抓住,据说是第一时间全杀掉。至于为什么这样大胆,一来是忠心发作,无法抑制;二来杀人无罪,这是叛徒;三来李元昊已经挺不住了,他残存的最后一点理智仅够做出一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