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宰相飞头去和戎(第4/15页)

圣人?孔的地位终于又恢复到了东亚第一的程度,在江南江北同样至高无上了。

孔子门徒的地位也水涨船高,完颜璟完善科举制度,下至童科,上至特设制举宏词科,来区别对待不爱考试自命不凡的文化人。这样没过几年,金国皇廷上的宰执队伍里就有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通过科考上位者能前后相望。

汉化加深,女真人本色消退。完颜璟废除了奴隶制度,限制女真人特权,保护封建农业,允许蕃汉通婚,并且严厉昭告天下,谁敢称女真人为“蕃”,小心翻脸。

这一系列高难动作搞下来,十六年间金国的经济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鼎盛期,人口达到了历史的最高峰值:七百六十八万四千四百三十八户、四千五百八十一万六千零七十九口,税收同样是金史上的最高值。史称:“……章宗在位二十年,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

貌似非常了不起。

江北越是鼎盛,有人越是对韩国戚的北伐说三道四。认为在宏观的对比下,同时期的南宋比金国差远了,以弱伐强,主动找抽。

这是韩国戚的一大罪证。

可惜的是,某些人隐匿了自己的良心,或者一叶障目学识不到,看不到公元1205年左右开始的变化。首先金国的人是多了,钱也多了,可那又怎么样,会多过北宋时代吗?它的人民—国家主体的女真人,已经脱离了原轨道,视自己民族的立身之本为耻。

他们热衷于舞文弄墨,以考取进士穿长衫立朝堂为最高荣誉,以世袭猛安谋克等武夫官职为莫大耻辱。曾经的铁血精神彻底远去了,他们在北部边疆上居然不再以骏马刀枪为国家屏障了,而是去修筑像长城一样的防御工事。

他们在临潢(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东南)至泰州(今吉林洮南市东北)一线,开凿了绵延九百里,深三四米,宽十余米,内侧筑有墙堡的界濠。

以此来抵御来自更北方的威胁。

这些严格地来说,是人祸。是主政者脑力不足的外部表现,是不清楚本民族内核是什么,弃本逐末,丢西瓜捡芝麻的愚蠢行为。这很严重,但还不致命。因为女真人哪怕再汉化,也没有长江南边那边原汁原味发酵腐烂来得彻底。

所以女真还是女真。

而且天灾也光顾着女真。这段时间前后,中原区域水、旱灾情频发,黄河也跟着凑热闹,连续三次大决堤,河道南移夺淮入海,搞得金国手忙脚乱。

得治水吧,得救灾吧,没赋税了吧,死人破财了吧……这些让金国的实力一落千丈。而完颜璟本人还是个享受派,单说他重新装修自己的宫殿,想加点针织品什么的,规模就让人头大。他每天动用一千两百名绣工,两年过后,才搞完了这批窗帘、被褥、坐垫之类的花边儿。

韩国戚选择这时候给他来点雪上加霜的事,难道不合时宜吗?

为期必胜,韩侂胄在战前认真回顾了宋室南渡之后历次北伐的得失细节,注意到了那个非常让人抑郁不解的症结所在。

每逢北伐,蜀川总出状况,没法配合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力作战。

比如吴玠病死,比如吴璘在决战前突然被史浩暗算等等。怎样解决呢,韩侂胄早有准备。

在他手里有众多的人才储备,包括吴家第四代的领军人物吴曦。吴曦的身世前面交代过,实在是太阴暗了些,亲生的老爹都把他一脚踢到火堆里,导致毁容。这要求他必须很早就学会怎样生存,具体到细节,就是眼光与钱。

吴家有无数的良田美地,有数不清的金银财帛,可以说整个蜀川,或许军队有些时刻不是吴家的,可财权永远随意调用。

吴曦有不限额不透支的支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