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端平入洛(第3/4页)

六月间,宋军开始了北进。打头阵的是原淮西置制使全子才,他率领万余名淮西兵自庐州出发,目的地是原北宋旧都开封。

一路上,仿佛人间地狱。

再没有传说中市民如织的城镇,统计中不会少于一百个人口一万至十万之间的城镇,已消失不见,沿途只有“茂草长林,白骨相望,虻蝇扑面,杳无人踪”。宋军在这样的环境里北进,不愉快,但也没有任何的阻碍,就收复了原南京归德府(今河南商丘)。

沿途没有敌军。

蒙古人像是消失了一样,任凭宋军进入河南。全子才没有停留,他率军直奔终极目标开封城。在他身后,主帅赵葵也尽起两淮精兵,带着众多器甲战械,向开封运动。

先收复三京,再据关守河,这是地理所决定的必然步骤。

全子才在七月上旬入开封。

开封也已是一座死城。宋军鼓噪呐喊进城,城里一片寂静,回应他们的只是空旷的回音。经点查,偌大开封城,曾经出现居民百万的人间奇迹,现只剩下了不到三百户人口。这就是金国百年经营的结果,这就是蒙古人入侵之后的局面。

仍然不见蒙古军,按说全子才应该继续进军,直抵黄河南岸,完成既定目标。可是他就此按兵不动,直到半个月之后,主帅赵葵也抵达了开封。

赵葵大怒,既而狂怒,再而沮丧。

大怒是因为全子才,如此良机,坐殆尽失,按律当斩。可是他巡视一圈之后,发现入城的宋军早就没有粮食了,半个多月只吃蒿草和面做的饼,这样怎么能去打仗?

狂怒是为了运粮。

计划中由京湖区域运送的粮草迟迟不到,经查是因为某些人的小动作。是史嵩之,这个北进的反对派哪怕被停职了,仍然在搞风搅雨,教唆京湖制置司在运粮上阳奉阴违,着实该杀!

可是转瞬间赵葵又变得沮丧。关于运粮,也许是史嵩之暗中下绊子,可一路北行,走的是什么路他比谁都清楚。

那根本不是人走的路。

在蒙、金战争中,蒙古人无所不用其极,他们决开了黄河寸金堤,黄河泛滥成灾,道路水深至腰,有时甚至会淹没脖颈,健壮的士兵带着军械走都万分艰难,更何况牛马人力所拉的运粮车?!这不是谁能用鼓动教唆就能达到的阻挠,更不是谁能用鼓动命令就能克服的困难。

还能继续北进吗?

理智点,应该让军队休整了。可三京已复其二,黄河近在眼前,只差临门一脚的事,谁能舍得这千载时机?赵葵命令立即挺进洛阳,就此把黄河南岸的要塞都占领,之后再休整也不迟。宋军旋即以徐敏之为监军,率领一万三千人进取洛阳;杨义领兵一万五千为后援,搜尽开封城,为他们各自携带了五天的口粮。

粮食,再一次成为了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七月末,徐敏之进入洛阳城。至此,宋军拼尽全力,终于达到了原定目标,所差的只剩下一座潼关了。可他们再也没办法前进一步,连在原地生存都是件高难度的事。洛阳城里一粒米都没有,有的只是蒙古军刚刚撤走的各种迹象。

一阵寒风在宋军心头掠过,洛阳城里的蒙古军去了哪里?

很快,消息传来。作为后援部队的杨义在洛阳城外被蒙古军偷袭,一万五千人死伤殆尽,近一半落入滚滚洛水之中,杨义本人仅以身免。蒙古军终于出现了,直接把入洛宋军分成两段,入城的画地为牢,野外的尽数歼灭,至此宋军进退两难。

每一个宋朝大兵都清楚了眼前的局势。蒙古人之所以大量撤军,让出整个河南区域任凭南宋北进,完全是挖了个大坑。千载一时的机会要不要,不要,那是两百余年的盼望,谁舍得;要,就会像眼前这样,战线漫长,无法供给,主动送上门去,让蒙古军各个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