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1章 众智(二)(第3/4页)

左吴、晋昌倡导的东西,与他追求的方向,其实只是道路不同,但各自的追求和追求的目标依旧相同。

还是主张“众智”,还是以“民富”为目的,依然是向往着“天下为公”的理念。

所以,伍被就顺势说道:“既然左兄这样说,那吾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别看伍被只是一个人,但他的派系的力量,却是最强大的,而且名声也是最高的。

甚至,除了安东之外,天下其他地方的人,都只听说过他伍被的大名,而不曾闻左吴、晋昌之名。

这是有道理的。

因为伍被的支持者,是清一色的贵族、官僚、豪强子弟。

伍被主张“集众贤之智,开万世之太平”,与左吴、晋昌追求的“集天下之智而举圣贤之行”,已经渐渐渐行渐远。

在他们三人之中还好,还可以有说有笑。

但弟子门徒之间,许多人现在已经是势同水火,两不相容。

一言不合,拔刀相向的例子也发生过许多次了。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

他们甚至明知道会导致学派分裂,却也不得不如此。

原因很简单,他们要做的事情,是前人所不曾做过的事情,他们要走的道路,是一条充满荆棘和坎坷的道路。

为了寻找这条道路,这些年来,他们尝试过种种努力。

伍被甚至亲身进入蛮荒,与夷狄野人生番为伍,又借真番之地,做了验证。

最终,现实让他头破血流。

为了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自己理想实现的曙光,他们就只能冒险进行分裂。

主动的分割彼此的道路。

伍被开始主动倡导“集众贤之智,开万世之太平”,由此创立了一整套严密的系统和理论。

而左吴和晋昌,则与之相反,追求“集天下之智而举圣贤之行”。

这两条道路,一条通向贵族、豪强和士大夫之中的精英治国,另外一条通向天下事天下人共同决定,与《吕氏春秋》的贵公思想遥相呼应。

毫无疑问,现在看来,伍被这一派,得到的关注和赞誉更多。

贵族士大夫官僚们纷纷点赞,说“伍子博览古今,怀天下志,而行先贤之道,可谓贤达也!”

直接给伍被按上了一个伍子的名头,更不遗余力的为伍被鼓噪声浪和制造名声。

而左吴、晋昌这一派,则被打压和限制。

最初,伍被、左吴、晋昌三人主动分割道路,分头探索的理想,在如今却已经在现实面前变色了。

毕竟,哪怕是陈余张耳这样有着刎颈之交,可以互托生死的人,不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在现实之中,最终变成了相互恨不得对方马上去死,甚至为了让对方去死,不惜投靠自己本来的对头!

伍被与左吴、晋昌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弟子门徒之间的互相斗争,彼此道路的差异和分歧,让他们在实际上已经渐行渐远。

伍被觉得左吴与晋昌是典型的榆木脑袋,不知变通,而左吴与晋昌则以为伍被过于高傲,忘记了当年的初心与初衷而沦为士大夫权贵的走狗。

尤其是近来,伍被门下弟子们在鼓噪着“家訾十万以下非民论”,让左吴与晋昌火冒三丈。

按照伍被的弟子门徒的说法,家訾十万以下的人,不当出来唧唧歪歪,也不该享有什么决策权。

国家大事和政策,由他们这些“精英、贤达”安排好就可以了。

泥腿子什么的,乖乖听命,服从就好了。

你想上来发言?

好!

家訾达到十万,你就拥有发言权。

不然思想有多远,给我滚多远!

当然,左吴与晋昌也知道,伍被的门徒,其实也并非故意看不起平民,歧视平民。

平壤学苑,本就是一个实践的学派。

伍被的门徒之中,也有许多人曾经深入地方基层,主持过具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