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联俄联苏(上)(第2/3页)

“而且博士还非常有才华,他讲解的欧洲历史非常有趣,一点儿也不沉闷。”海因斯贝格小姐继续夸奖着自己的老师,目光却紧盯着一脸忧郁的赫斯曼。“上尉,您在担心什么?”

“不,不。”赫斯曼摇摇头,扯出几分笑容。“我想到了上校的地缘政治观点,我想他在慕尼黑大学中也讲过吧?”

在赫斯曼的记忆中,这位豪斯霍费尔还是德国著名的地缘政治学家,鲁道夫·赫斯是他的学生,希特勒也深受其影响,在纳粹党上台后,他还当了德国科学院院长。

而他在地缘政治上的理想赫斯曼在后世就听说过,就是德国-苏联同盟,两个陆权国家共同反对英国-美国的海权。在这方面,他可比希特勒和斯大林都高明,如果那两位独裁者能听他的,第三帝国和红色帝国的下场就不会那么凄凉了。而在这两位独裁者中,希特勒的地缘政治观点显然更加糊涂——因为希特勒奉行的是亲英仇俄的观点……

“博士主张德俄协调。”海因斯贝格小姐和大胖子埃特尔交换了一下眼色。海因斯贝格微笑着问,“上尉,我想您一定不赞成这样的观点吧?”

“恰恰相反。”赫斯曼耸耸肩,然后沉默了片刻,仿佛在斟酌用词。“实际上我认同俾斯麦阁下的主张,俄国对德意志而言尤为重要,这一次的大战之所以会旷日持久,就是因为我们同时和法、俄两国开战……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能将东线的兵力转用于西线,光荣的和平恐怕早就来到了。”

赫斯曼说话的时候,目光一直盯着埃特尔的面孔。因为他知道在德国的政界和外交界,一直存在着俾斯麦路线的忠实信徒。比如后来当过魏玛共和国总理的古斯塔夫·施特雷泽曼,还有当过驻苏联大使的舒伦堡。

埃特尔沉默不言,只是看了看海因斯贝格·海因斯贝格提高嗓音说:“上尉,现在不就有一个实现俄德协调的机会吗?”

“你是说列宁?”赫斯曼看了看明艳动人的海因斯贝格,他猜想她是只漂亮的传声筒,驻外使馆的女性随员是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的,所以不怕说错话。今天所有敏感的话题,都是她挑起来的,看来她是奉了埃特尔的命令在摸自己的底。

而那个埃特尔年纪轻轻就是一秘,将来一定前程似锦,他背后肯定有什么大人物,或许就是外交大臣屈尔曼本人!看来和列宁的接触,一直是由威廉街(指外交部)直接控制的。

“上尉,您知道这个列宁是什么人吗?”埃特尔接过话题,笑吟吟地发问。

“知道!”赫尔曼道,“他是俄国社会党布尔什维克派的领袖,自1905年革命失败后,就一直流亡瑞士。”

埃特尔点了点头:“不过现在控制俄国临时政府的却不是布尔什维克,而是列宁的政敌立宪民主党、进步党和十月党。”

埃特尔一字一顿地说着话,一边说还一边留意赫斯曼的表情。他早在十年前就奉命以“德国社会党人格林先生”的名义同列宁接触,并且向他提供了大量资助。而在去年的12月28日,埃特尔还一手安排了列宁和德国驻瑞士大使冯·罗姆贝格伯爵的会面,双方在当时讨论了列宁借道德国回到俄罗斯的可能……可以说列宁同志就是埃特尔先生仕途成败的关键。

可是如今的德国已经不是十年前了,军方势力膨胀,什么事情他们都要插一手。列宁这块“大蛋糕”自然也不例外了。

不过埃特尔倒也不在乎军方插手,他担心的是军方把事情搅黄了。所以才会在前往瑞士的途中摸赫斯曼的底,希望对方能接受自己的观点,能让他继续在“帮助”列宁的问题上发挥主导作用。

“如果俄国临时政府不愿意和我们和谈,那么列宁和他的布尔什维克就是帝国恢复东线和平的唯一希望,他们捣乱的本事是不容小觑的。”埃特尔缓缓地说,“上尉,您在东线战场上呆了很久,您应该知道我们有没有能力彻底打败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