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四海皆兄弟(第2/3页)

这个问题比较专业了,田中义一根本回答不上,只能看看海军大臣冈田启介。冈田比田中小四岁,又是西化的海军出生,对外国兵器发展的情况也比较了解。

他起身回答说:“陛下,目前世界上的航空发动机是分液体冷却和气体冷却两种路线的。英国在液体冷却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德国在气体冷却领域拥有领先。”

“哦,那么帝国可以引进英国液体冷却发动机吗?”天皇问。

这又是一个非常专业的问题。好在冈田启介早就做了功课,咨询了三菱公司和中岛公司的专家。

“可以引进,但是困难非常之大。”冈田回答,“由于液冷式发动机结构复杂,对加工工艺要求极高,引进具有一定困难。而且,英国还有技术出口限制。是不可能转让最先进之技术的……”他顿了一下,随后亮明观点,“因此海军倾向于和德国进行合作。”

听到这个意见,天皇愣了下,他打小就知道日本海军比较亲英的。

他看着冈田,冈田接着说:“德国不仅愿意提供大功率空冷发动机之技术,还愿意同我们合作开发新式之战机和军舰。愿意提供苏联航空母舰之全部技术图纸,派出工程师帮助我们开发新式航空母舰以及其他海军主力舰,合作开发大功率船用推进设备。

另外,德国还愿意出售包括大型水压机,超大型热轧机,大型酸性平炉在内对造船业极为关键之设备……而这些都是英国和美国不愿意出售的。

而且,德国在过去几年,已经成功提升了苏联和意大利的重工业水平。因此海军相信,德国人是真正准备向日本转让关键之技术的。”

大功率航空发动机,大功率船用发动机和大型水压机这些东西,别说在20年代,就是在21世纪也是“国之重器”。想要获取这些方面的技术,可以说是难如登天。而赫斯曼现在却同意“敞开”向日本转让!

这也就难怪冈田启介和日本海军会动心了。

裕仁天皇又将目光转向田中义一,因为他也知道德国人不会无条件向日本提供那么多好东西的。

“陛下,德国要求我帝国放弃《对华政策纲领》,同支那武汉政府保持和睦至少5年。否则,德国出于维持与赤俄易货贸易关系之考虑,只能在未来之俄日冲突中全面支持赤俄……”

这才是田中义一召开今次御前五相会议的目的!

天皇问:“若是坚持贯彻《对华政策纲领》,帝国可有把握战胜?”

“确有把握。”田中义一回答。“只是代价相当沉重!”

一艘苏联航母加上一艘过时的战列舰再加几条老旧的巡洋舰、驱逐舰,当然对付不了强大的日本海军。而武汉政府虽然能依靠其庞大的基层力量动员起数百万计的士兵打一场人民战争,但是毕竟没有足够的武器去装备他们。

所以日本只要肯付出代价——每天有几百架次TB-2来东京一日游再顺便丢个几百吨一千吨炸弹什么的——还是可以摧毁武汉政权的。

昭和天皇接着问:“那么同支那武汉政府保持和睦至少数年又是什么意思?是要坐视武汉政府统一支那吗?”

“并非如此,据德国方面所透露,赤俄目前只希望保持武汉政府对淮河以南之统治。我帝国在满洲、华北之利益不受影响。但是武汉政权与北京之奉系政权迥然不同,乃是奋发激进之革命政府,且有赤俄之援助。若假时日,必然崛起,北京之奉系政权绝非其对手,届时即便我帝国直接介入支那内战,恐怕也无必胜之把握,还极有可能引发帝国与赤俄之决战。因而数年和睦,虽可充实国力,保全帝国之根本,但也是养虎贻患。臣等实在难以决断……”

果然是左也不好,右也不是!裕仁天皇扫了眼满面愁容的内阁五相和一票重臣。突然吸了口气,用悠长而含糊的语调说道:“四海皆兄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