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绿色方案(二)(第2/3页)

“但是他们出口的东西也不少。”图哈切夫斯基端着一杯俄罗斯咖啡,“德国的飞机、汽车、船舶、机器和紧密仪器在世界上很受欢迎,他们的贸易总体还是平衡的。”

实际上德国的贸易存在相当大的顺差!只是顺差不是以美元黄金的形式出现,而是以各种原材料的形式被储存起来。

“只是暂时平衡。”别尔津吸着烟,“同英国、法国、美国不一样,德国是没有殖民地的,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业品倾销市场和廉价原材料采集地。而且他们很快就要把奥地利和捷克吞下去了……这等于把原来奥匈帝国大部分的工业区也拿下来了。”

“这样德国的经济一定会更加失衡!”别尔津非常肯定地说,“所以他们没有别的出路,只有对外扩张。而他们又一再宣称反殖民,认为在殖民地进行投资是一件赔本买卖……”

“或者是在欺骗,或者是向走本土扩张的路线。”图哈切夫斯基冷淡地一笑,“他们在向美国看齐,想要打出一个工农业资源齐全的大德意志帝国!”

“对!”别尔津赞同地点头,“如果要在欧洲实现这一目标,德国扩张的方向必然是向东……捷克斯洛伐克之后是波兰,波兰之后将是苏联!”

“这是他们的经济基础决定的。”图哈切夫斯基吸了一口烟,眼睛望着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流,“所以苏联一定要做好和德国开战的准备!”

……

图哈切夫斯基和别尔津在德国各地参观访问的时候,路德维希·冯·海因斯贝格·赫斯曼正在和总参谋部的高参们一起,对《绿色方案》进行最后的修改。

《绿色方案》是针对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还有波兰三国制定的作战方案。早在1934年鲁登道夫继任总统后不久,国防部长施莱彻尔和总参谋长哈麦施坦因就接到总统的密令,制定两份作战方案:其中一份是用于对抗法国和比利时的《红色方案》;另一份则是《绿色方案》。

根据国防部、总参谋部、海军部和海军参谋部的几次联席会议的讨论结果,《红色方案》是一份以防御为主的方案——德国将在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边境修建一道用于防御的“齐格菲”防线,以对应法国的“马奇诺”防线和协约国可能发动的进攻。

不过由于财力有限,“齐格菲”防线的坚固程度远远不能和“马奇诺”防线相比。

这条全长达630公里的防线,主要是由障碍地带、主防御带和后方阵地三部分组成,纵深35到75千米。障碍地带主要是雷场、刺铁丝网、防坦克壕以及“龙牙”系统。这是一种多列角锥形钢筋混凝土桩砦,主要用于阻挡坦克推进——修建这条“齐格菲”防线的理论依据是赫斯曼提出的《大纵深弹性防御论》。也就是说,这是一条反机械化突击的防线!

除了拥有防坦克壕和龙牙之外,在障碍地带之后还修建了许多钢筋混凝土和钢铁装甲的永备工事,配备了机关枪和反坦克火炮。不过却没有如“马奇诺”防线一样配备大量的结构复杂的大型要塞工事和装甲炮塔。但是整条防线使用的混凝土和钢铁,都要超过法国人的“马奇诺”防线,各种防御工事的数量更多达11860个,也远超“马奇诺”防线。

实际上,历史上的静坐战和这条“齐格菲”防线的存在是有极大关联的。如果法国人真的对“齐格菲”防线进行强攻,恐怕损失会大到让人难以承受。

在后来的历史上,这条“齐格菲”防线在战争末期,德军大势已去的情况下还阻挡了火力强大的英美盟军整整五个月!如果换成1939年,让法国人单独去进攻“齐格菲”,只怕连后面的《曼施坦因方案》都用不着,德国人走一战的老路就能轻轻松松打垮法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