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3章原子弹十(第2/3页)

但是到了1944年,看到苏联在德国的打击下节节败退,日本再次捡起了本来已经被放弃的大陆扩张政策。以东条英机为首的陆军制订了冒险的扩张计划,准备出动100多万精锐的“机械化军队”,试图击败苏联红军夺取远东,同时拿下整个中国东北。

不过让日本人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将在远东大陆上遇到的,不仅是德国纳粹的一百多万手下败将(打过纳粹的败兵也不是日本人能对付),而且还有不计其数的中国共产主义战士!

在1944年之前的十七八年中,虽然中国完成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社会革命,但是这个国家在列强眼中仍然是不起眼的。因为现在是工业化时代,而中国在这方面是非常落后的,所以也就不在大日本帝国的眼睛里面了。

当然,日本人的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由于当时苏联自己的实力非常有限,不可能像后来的赫鲁晓夫时期一样提供援助。所以直到1942年,中国“解放区”的工业水平仍然非常薄弱,具有指标性的钢铁产量刚刚突破100万吨,不到日本的七分之一,电力也只有区区50亿度,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煤炭产量只有几千万吨。

不过这也不等于从1928年开始一直到1942年的近15年间,中国没有取得巨大的进步——苏联(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培养出了整整一代人才!在1928年时,全中国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加一块儿只有区区几万人。而到了1942年,单是在校的高等学校学生就多达81.2万!而普通中学的在校学生数量更是突破了1000万人,职业中学的在校学生则超过200万人,而普通小学的在校学生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000万人!

在1939年时参加北伐战争的两三百万的红军战士,全都是受过至少6年共产主义革命教育的一代新人——共产主义革命教育当然是思想教育+军事化,到了初中毕业的时候都是要写血书参加红军去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好战士。至少在思想上,比起日本的昭和武士一点不差。

而这些共产主义小战士不仅是非常理想的兵源(而且是要多少有多少,按照小学毕业计算,每一届都有1000多万,其中适合当兵的男生起码五六百万),同时也是工业化的劳动力。

因此从42年起,当美国决定用租借物资、贷款和工程师拉拢中国参加战争的时候,美国人很快就发现中国原来是一个被他们忽视的(这也和中国革命政府采取的闭关政策有关)具有惊人增长潜力的国家。

只是少量流入的机器和技术(机器的价值不到3亿美元),就在中国引发了一场“工业大飞跃”。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面,中国的钢铁产量就增加了3倍有余,突破了300万吨,电力增加了1倍达到了100亿度,煤炭则突破了1.5亿吨,石油产量也突破了80万吨(玉门和延长油田都得到了开发)。包括步枪、机枪、火炮等最基本的军工产品的增长,更是达到了惊人的地步,足够武装起数量超过1000万人的军队。

而在日本发动远东战争之前,中国的布尔什维克政府已经意识到了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将至,因此提前进行了总动员,组织起了几百万红军。而这支军队的骨干,则是经历过苏德战争洗礼的国际主义战士——中国虽然没有向德国宣战,但是也派出了几十万国际主义战士参战,另外苏联还派出了以科涅夫元帅为团长的庞大军事顾问团。他们的军事经验虽然不能和在战场上取胜的德军相比,但绝对不是那些连机械化战争都没见过的日本陆军可比的。

所以从1944年7月开始的远东战争,就打成了日本陆军的噩梦。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中俄红军,一开始还故意示弱,在锦州-热河一线,以及苏联远东的各大据点采取守势,把盲目自大的日军拖入了伤亡惨重的冬季战争。接着又利用1944年12-1945年3月间的冰雪季节发起了冬季大反攻(苏军和参加过苏德战争的中国国际主义战士有丰富的冬季战争经验),不仅将日军从除北库页岛之外的全部苏联领土,以及除旅顺要塞之外的全部中国领土击退,而且还雄赳赳、气昂昂打过了鸭绿江。一直推进到北纬三十八度附近,才因为气候转暖和东北融雪季节到来而停止了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