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第4/5页)

最大的赚钱机器是烘焙坊,这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姬氏会买进的每一家面包房都附加了货真价实的地皮,这本身便极为划算,但是六十四岁的萨姆・姬身上有一种特别适合卖蛋糕的真正的天分,他为连锁店经营的铺子都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并不是所有的项目都如此顺利。例如,尽管煞费了一番苦心,但计程车公司死活也赚不到钱,姬香港只得对祖母说:“这买卖没法做了。”

“那就脱手吧。”玉珍答道。

“我真不愿意就这么投降,”香港争辩道,“肯定有什么法子从出租车身上赚钱。”

“也许其他人可以,”玉珍同意道,“但是姬家人不行。不管怎么说,我就是不喜欢计程车这玩意儿。我一出门就觉得它们都要往我身上撞。对了,我看见汤姆是怎么处理旧布罗姆利大楼的了,他把它弄成了一座相当体面的大楼。如果我们当时没有添钱,而是用那块芋头地直接换布罗姆利大楼,那么我们现在还有赚头。我喜欢看着姬家人干活。”她说。

那一年年底,玉珍一百零四岁。一天半夜,玉珍坐在自己的小屋里,点着一盏忽明忽暗的油灯,她一件件脱下衣服,直至完全赤裸。她已经是一位弱不禁风的老太太了,浑身上下只剩一把枯骨,她万分小心地挪动油灯,把它凑到身体近旁,检查身上有没有麻风病的迹象。手上没有斑点,身体上也没有,腿上也没有。于是她坐下来,依次检查一双粗大的天足。脚指头上没有斑点,脚跟上也没有,脚腕上也没有。又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夜晚,她套上一件法兰绒睡衣,吹灭了灯,沉沉睡去。

玉珍策划的这次商业行动有了一个意料之外的结果。堡垒集团终于找到一个机会仔细研究姬香港通过他那翻云覆雨的操纵所取得的一切,然后得出了一个结论,用霍克斯沃斯・黑尔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在自己的某些委员会里用得上这样一个人。”大家都同意,这个人的确很有头脑。

在一次惠普尔油品进口公司的会议结束后,霍克斯沃斯半开玩笑地问手下的董事会成员:“香港,现在格里高利的买卖完蛋了,而且大家的损失都不太大,你是不是很高兴自己终于打入了夏威夷内部?”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呢?”香港问。

“这个嘛,”霍克斯沃斯温和地解释,他渐渐喜欢上了这个头脑聪明的华人,对方的商业判断屡次赢得了实践的检验,“格里高利公司在这里待了五年。他们从这里拿走了数额巨大的金钱,但它们又为夏威夷做过什么呢?”

“做过什么?比如?”香港问道。

“比如博物馆、学校、图书馆和医疗设施什么的。”

香港想了一会儿,然后带着明显的严肃语气说:“格里高利公司的经理每年都会给社区开出一张三百美元的支票,然后就能让自己的照片出现在报纸上。”黑尔惊奇地看着面前的新朋友,发现香港笑了起来,“它们的确没为夏威夷做过多少事情。”华人承认。

“时间一年年过去,香港,你会看到它们做得会越来越少。你们姬家在夏威夷人丁兴旺,香港。你们家族现在有多少人?”

“我们统计过,老奶奶的曾孙子辈有两百多人,但他们并不是全住在夏威夷。”

“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有新建的博物馆或者歌剧院,那么这些孩子就都会受到一点启蒙?换句话说,你家里每一个在这里长大的成员到美国大陆去念大学的时候,都多一点点优势,全因为我们这些古老的家族为群岛所做的事情,难道不是这样吗?”

“你说得没错!”姬香港急促地说,“没人指望格里高利公司模仿你们的做法。但在我看来,霍克斯沃斯,我觉得咱们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再也不用从上面领救济了。我们付出可观的工资。我们缴税。我们市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当之快。每个人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就连你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