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诸事(第2/3页)

而不是像这个时代大多数工坊主一般,想办法通过严酷和苛刻的管理手段,来榨取雇工和佣奴的最后一点血汗,以实现后世某些地主资本家后代口中的,所谓勤俭持家的原始积累,于是随随便便,就成了底下人口口相传的,某种良心和道德的典范。

然后我发现,现下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婆罗洲会馆积累的矛盾和争端。

在我出外征战的时候,婆罗洲会馆也发生了一些事情,因为相当有实力的部分商家,都在本家的号召下,组成了奔赴军前活动的商团船队。

因此在广府的本馆内,不免有些空虚,于是来自东婆罗洲的那帮人,似乎看到了某种机会,他们在当地几个大藩的支持下,乘机作势而起,想要控制和掌握所谓婆罗洲会馆的主导权,由此,很是与自觉抱团在一起的西婆罗洲的商人们,明争暗斗了好一阵子。

要说,东西婆罗洲的地域差别,由来已久。

东婆罗洲在东海道诸藩中开化的最早,在梁公开府南海之前,就已经有国人生聚当地,因此世代沿袭相熟国中,开发度很高,也是以人文胜长,拥有整个婆罗洲最高学府和四分之三的官私馆塾。

因为是开化早的富熟之地,所谓东婆罗洲路内,国朝直领的州府郡县数量和面积,也大过当地的封领,因此,能够分藩在当地为数不多的几家,祖上都是国中极有势力和影响的老牌勋贵,但是地方风气也更加温和或者说有些孱弱。

相比之下西婆罗洲开化更晚,并且是从当地土族邦国手中,逐渐夺取开拓而来的土地,因此国朝直领的州府郡县,远要少于所安置的藩家,这里的藩家规模更小但数量更多,但民风也更加彪悍,因为他们要保持一定的武力,来长期对抗那些依旧活跃在大山蛮林深处的野人土蛮。

因此,当有了婆罗洲会馆,这个初步获得官方认可的重要代理机构之后,东婆罗洲那些土族势力,也自然而然的打着同乡的名号参与进来,以求某种便利和安全感。

毕竟,相比拥有集体作为后盾和交涉对象的好处,一点财货和资源上的付出,实在算不得什么。只是有人的地方必然有利益诉求和矛盾纷争,因此人心不足的亦是有之。

时间一长,就有人认为东婆罗洲明明资源和物产,人口和贸易规模上,都远胜西婆罗洲,但在广府为什么却要受制于西婆罗洲那群,泥腿子还没洗干净的土鳖之下。

于是各种怪话和谣言纷纷四起,并且在本土的几个藩家的暗中支持下,开始串联和聚会,要求更多的语话权和支配份额,从明面上的冲突,演变成私底下的小动作。

拦截货物,打砸货栈,到恶意制造谣言,偷梁换柱以次充好来败坏声誉,各种手段不断。不过坐镇我家的谜样生物,也不是省油的灯。

她不过是拿着我的手贴,请亲事官慕容武出面一趟,又从防军那头过来人维持秩序几天,让对方明白,他们仰仗的地方势力,在广府这里鞭长莫及,很难使得上力,这些人才有所敬畏的消停下来。

不过以她的身份,也只能做到这些了,再下去就有些越主代庖了。

现在等到我回来,少不得要好好算一算新旧老帐,比如让码头发生几次火灾,或是制造几次海险,什么的,好逼着站在他们背后的人,不得不直接现身出来,给我一个说法和交代才行。

不然,我虽然没法到东婆罗洲去找对方的麻烦,但是他们在广府,也别想好好做生意了,或者说他们只能祈祷一辈子都没有来广府的机会。

至于因此可能对西婆罗洲的罗藩本家,造成某种压力和影响,那管我屁事,我对那里的得失,已经有些无所谓了。

在此期间,沉寂了许久的前大匠沈岳,给我交上了第一份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