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大渡桥横铁索寒(第2/14页)

 

战士跳起来,看也没看,照彭德怀当胸就是两拳。

 

战士打了军团长,这还了得!传令排长把人捆到彭德怀面前,要求从严发落。

 

彭德怀一挥手:“谁叫你捆来的?小事情,快放回去!”

 

吓得发抖的战士眼含热泪给军团长深深施一礼,转身去追赶部队。

 

事情发生的时间,有人回忆是第三次反“围剿”的高兴圩战斗后,三军团尾追蒋鼎文、韩德勤部时;有人回忆是第二次反“围剿”中,中村战斗的前一天。

 

不外就这两次战斗中的一次。

 

高兴圩战斗后,红军在方石岭激战中全歼韩德勤师。

 

中村战斗中,红军歼敌一个旅。

 

有没有那名战士的战功?抑或他已经在战斗中洒血疆场?

 

因为没有人知道那个战士的姓名。

 

林彪1929年骂过政工人员是“政治小鬼”。

 

金沙江骂李聚奎是第二次。

 

第三次是在东北骂李作鹏。1946年四平大撤退时,指挥部撤到舒兰后电台未能首先架设起来,身材瘦弱的林彪竟一把掀翻了参谋处长李作鹏的酒饭桌。

 

骂爹骂娘,掀翻酒桌,都是大动作。但隔了11年。

 

说世界几百年、中国几千年出一个天才,他自己则是十几年动一次不再控制的肝火。

 

强渡金沙江与四平大撤退,都是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平日深藏不露的林彪,对其深藏不露的感情也失去了控制。

 

一军团龙街渡受阻的时候,三军团于洪门渡渡过彭雪枫团后,浮桥被激流冲垮,也无法再渡。

 

中央红军主力一、三军团全部受阻于金沙江畔。

 

全军的眼光都转到中央纵队的皎平渡。

 

刘伯承立了大功。他带领干部团三营化装成国民党军,在守敌毫无防备中占领渡口,控制了两只船。首批部队过江后,又找到四只船。刘伯承喜出望外,一面在江边设置渡河司令部,制定《渡河守则》,一面向朱总司令发电:

 

皎平渡有船6只,每日夜能渡一万人。军委纵队5日可渡完。

 

中国工农红军的战史中,作战电文浩如烟海。但有几封关键性电报,战史专家们会逐字逐句地背诵下来。例如彭德怀、杨尚昆4月13日建议入滇作战的电报;例如林彪、聂荣臻4月25日建议北渡金沙江进入川与四方面军会合的电报。刘伯承这封看似平无波澜的电报,也是其中之一。

 

“每日夜能渡一万人。”对追兵逼近、主力于龙街渡洪门渡连续受挫的红军部队来说,是天大的喜讯和天大的生路!

 

朱德立即下令全军都从皎平渡过江。三军团“必须6号拂晓前赶到河边开始渡河,限6号夜渡完”;“7、8两日为第一、第五军团赶来渡河时间”。

 

刘伯承没有想到全军都要从他这里过江。唯恐渡口有失,他立即命令宋任穷率干部团三营翻山20公里抢占通安镇,以保渡口安全。

 

三营连夜出发,在通安北面与增援之敌遭遇。

 

来敌是刘文辉的胞侄、川康边防第一旅旅长刘元瑭。闻江防有失,亲率两个营赶来增援。

 

干部团是红军精锐,第三营又是政治营,军、政皆强。宋任穷命令吹冲锋号,三营以锐不可当之势,一气将敌人冲垮。

 

几步之差。

 

如果敌人先一步占领通安,居高临下压下来,红军将不知要多付出多少代价。

 

胜败往往一瞬之间,兵机从来稍纵即逝。刘伯承连续抓住了兵机。

 

5月5日,朱德电令林、聂:

 

军委纵队在末日已渡江完毕,三军团7号上午可渡毕,五军团在皎西以南任掩护,定于8号下午渡江,敌人8号晚有到皎西的可能。我一军团务必不顾疲劳,于7号兼程赶到皎平渡,8号黄昏前渡江完毕,否则有被隔断的危险。

 

敌人已经围追上来。动作稍慢会被隔断。一军团立即放弃龙街渡,向皎平渡方向挺进。5日黄昏至6日清晨,一夜之间翻山越岭,48次越过急流,急行军120公里,终于赶到皎平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