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蠢动(第2/3页)

话音未落,方才还乱哄哄的节堂立刻肃静了起来,镇海军将吏们赶紧分两厢站开,李彦徽也不紧不慢地走到右厢第一的位置,他此时如论官职勋位,乃是吕方麾下第一人,自然这位置是他的。此时,后间才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随着帘布展开,只见吕方身披紫袍,头戴金冠,自顾来当当中坐下,身后紧跟着数人,却是陈允、高奉天、王佛儿、陈璋、罗仁琼数人。

“行礼!”随着一旁的侍官的喊声,节堂上数十人纷纷敛衽下拜,口中齐声喊道:“末将(微臣)拜见主公!”便是那李彦徽,也不得不依礼而行。

“罢了,都起来吧!”吕方坐在上首,看着下面数十人跪拜如仪,这还是他第一次身着官袍,依照朝仪接见诸将吏。饶是他身为一个穿越者,一下子面对着这么多人对自己行跪拜之礼,表示效忠,头脑也不禁一阵眩晕。他心中情不自禁的生出一个念头:“若是在那长安大明宫上主持朝会,面对着千百倍于眼前数量的臣子的效忠,那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呢?”

“主公,十月十七日,王茂章领大军于润州陵亭大破安仁义,斩俘不下万人,安仁义辎重财物悉为其所获,继而连破曲阿、延陵诸垒,大小十余战,连战连胜,如今已将安仁义围于润州城中,润州属县已望风而降。”一阵急促的话语打断了吕方的遐想,他抬起头来,说话的却是罗仁琼,这里的人隐然间已经将杨行密当成了己方最大的敌人,便是李彦徽,此时仿佛什么都没有听到,只是在认真打量旁边廊柱上的木材纹路。

“淮南贪得无厌,吞并宣润二州之后,只怕会对我方不利,末将以为,与其人谋我,不如我谋人,先出兵润州,救援安使君为上。”说话的却是一员留守杭州的将佐,他看到先前随吕方出征的同僚有的升官,有的发财,都捞了不少好处,眼见又是一个出兵的机会,赶紧抢先开口。他话音刚落,旁边的将佐不由得起身附和起来,这些中低层就将佐看到吕方自起兵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早已信心爆棚,只觉得天下间没有办不成的事情,恨不得干脆一战将淮南军赶过江去,与杨行密划江而治,再战取下广陵,三战干脆将宣武朱温得脑袋砍下来当夜壶。

“休得胡言!尔等不过偏稗将佐,这里岂有你们说话的地方。”王佛儿厉声叱喝道,他转过身对吕方躬身行礼,沉声道:“主公,吾辈起兵,为的就是申大义于天下,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赵、徐二贼跳梁,多行不义,故主公以方伯之任,代行天伐,如今徐贼授首,赵贼随亡命天涯,伏法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了,主公正当息兵养民,以待王命,岂可再妄动刀兵,岂不知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以而用之,吴王扫平淮南大乱,深得江淮民心,吾等岂能与之相抗。”

王佛儿这一段话,不像是出自一个武夫之口,倒像是个淳淳儒者一般,吕方虽然不完全赞同他的观点,可是他也认为自己还无法与杨行密相抗衡,毕竟杨行密已经经营淮南十余年,百姓富庶,户口财富数倍于自己,更不要说他如今是当今天子任命的东南行营都统,有节制东南诸镇的权力,自己也是他的部属出身,在政治上自己就处于不利的地位,暗地里支持安仁义、田覠也就罢了,直接掏家伙和杨行密撕破脸干,吕方还没有那么傻。

吕方在上首不吭声,没有表明态度,下面的那些将吏见王佛儿的话挡住了他们升官发财的道路,虽然不敢直接开口反对,可腹中还满是怨气,只是没有一个官位和王佛儿差不多的人带头反对罢了。

陈璋在一旁冷眼旁观,对一旁的众将吏的心态已经明了,他暗自冷笑了一声,上前一步道:“主公,末将昨日得到消息,那赵引弓已经有了下落,他领着数百残兵投奔福州王审知去了,此时已经到了福州,被王审知收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