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建国之基(第2/3页)

总之,叶尘不怕以韩熙载为首的南唐这些官员的贪污腐败,因为他有信心只要自己建国,便会建立极为完善的监督、执法等反腐机构,且自己也会尽最大的可能当一个明君。有信心将这些人所拥有的治国或者治理地方的能力、经验全部压榨而出,且这些人都会是自愿,甚至很开心,很热衷。

说白了,每个人都有畏惧心和功利心,叶尘便要以奖惩去牵引这些人的动力。

“王爷和朝廷要了夏州、银州、兰州三地,这三地对大宋西北来说连成一线,对王爷封地来说互成犄角。可谓是用心极深啊!”杨继业喝了一口茶,想着眼前这位和自己儿子年龄一般大的青年所拥有的能力、实力、智慧,以及身份地位,不由感慨这样的犹如天授一般的人物,即使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都是少之又少。

韩熙载怎能让杨继业专言于叶尘之前,紧接着便说道:“这三州之地的选择,足以看出王爷的高瞻远瞩,深谋远虑。”

说到这里,韩熙载略微一顿,说道:“银州位于黄河上游、河套以西,土地肥沃,地饶五谷,尤宜稻麦,水草肥美,农牧两宜,且有汉延、唐徕诸渠水利之便,宜屯宜垦。地接贺兰,带引黄河,地位冲要,可作为王爷建国之大本营和根基所在,也是我方的粮米之仓。此外,夏州附近的盐州供应着整个西北甚至西域百分之十的食盐,财源滚滚,当是我方一个强大的财力后盾。而兰州乃西域通往中原乃至契丹必经之路,实为得天独厚的丝绸之商道,只要经营得当,同样是我方一大财源。”

叶尘闻言,不由笑着对韩熙载微微颔首,表示满意,说道:“韩相公为江南人氏,据我所知当是从未去过西北。但却能够对这三州地理、商业、农业这般清楚,一方面可以看出韩相公私下里已经开始为我方下部建国开始筹划。同时也体现出韩相公胸中所学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叶尘给了如此高的肯定,顿时韩熙载心中窃喜不已,他虽然已经猜想叶尘多半会重用自己,且私下已经反复推敲叶尘麾下文官,认为自己当是担任开国宰相最佳人选。想虽然这样想,但毕竟不太确定,比如徐铉有着叶尘心腹的优势。所以,这些天他绞尽脑汁在叶尘面前发挥自己毕生所学,甚至这一万人一路吃喝拉撒睡等杂事,都是他主动从叶尘这里请缨,带着三十名南唐降臣一手经办。这一路上倒也井井有条,让叶尘对他及这些南唐降臣有了更高的认识。

叶尘对韩熙载所言给予了高度肯定,又转头对杨继业问道:“刚才韩相公从民生经济方面分析了选择这三州这地的好处所在。杨太尉不如从军事角度分析一下我选这三州之地的真正目的。”

杨继业显然早已成竹在胸,没有思考,便笑着说道:“首先说一下兰州,兰州城虽狭小,但由于南面雄伟的皋兰山成拱状护卫着兰州城,北面又临滔滔的黄河水,东面是马衡山,西南通有名的榆谷,形势十分险要,可谓是西北地区的要冲。”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兰州之地属榆中,曾在此‘因河为塞’修筑长城。汉朝控制了河西走廊,通西域之后,为加强对这一带的控制,设置了金城县、金城郡。到隋朝时因附近有皋兰山而始名兰州,沿用至今。此外,兰州地据南北之中,为东西咽喉扼塞之处,自古便是东西军事的咽喉重地。要知道兰州西面是著名的河西走廊,东面是广袤的关中平原。因此,它的得失,对王爷建国大业至关重要。老夫猜想这也是王爷要了兰州城的原因。”

“再说说银夏两州,以这两州为中心,东北到府州、麟州,西南到环州、镇戎,西到大河两岸、贺兰山下,北到河套九曲。也就是说掌控了银夏两州,并不只是代表掌控了两州之地,这还包括两州辐射之下的灵州、盐州、定州、静州、龙州、顺州、胜州、会州这八州之地,当然这些地方并不是王爷的封地,依然还在大宋之手。王爷如今手中尚无大军,等在三州封地中经营三年,以华夏卫府所掌控的财力,当能够建立一支至少三万到五万人的强军。到那个时候,便是考虑将这八州之地收于已手的时候。有了这八州之地,再加上兰州、银州和夏州,以这十一州为基,便是王爷建国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