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命在于折腾(第8/10页)

日军据点与马当要塞并不在一处,双方相隔20里,据点的特征是火力强、兵力少,要想取胜,就必须想法绕开据点的火力。

侦察的结果让陈万仞喜出望外。原来在日军据点外围有一段丘陵,上面湖汊纵横,杂木芦苇丛生,到了秋冬季节,好几个地方都可以徒涉。

根据这一情报,陈万仞又派连营军官潜入马当,以熟悉情况,之后精挑细选,组成六个突击中队,并进行了相应演练。

1940年10月11日,黄昏时分,陈万仞指挥部队向马当据点发动猛烈攻击,以此作为掩护,六个突击队沿着湖汊上的秘密通道,一路匍匐前进,顺利地绕到了据点背后。

第二天拂晓,突击队冲入据点,尚处于睡梦中的日军被击毙百人,漏网之鱼则四散逃去。

马当要塞本身并无日军野战部队驻守,只有守护军用物资的后勤部队。川军一拥而上,占据马当要塞,要塞上升起了中国国旗。

随步兵而来的川军炮兵用要塞内的大炮开火,将长江上停泊来去的日军船舰击沉击伤多艘,圆满完成预定任务。

三天之后,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川军化整为零,撤出了马当。

陈万仞一战成名,攻克马当的消息传到四川后,川人皆引以为荣,并举行了慰劳祝捷大会。贺国光以成都行辕主任的名义赠予锦旗,并分电唐式遵、陈万仞致贺。

陈万仞这一仗妙还妙在,从川军攻占马当最高峰到川军炮兵开始射击,攻击部队未伤一人,在抗战史上堪称奇迹,正是陈万仞最津津乐道的那种“真正的胜利”。战后缴获的战利品甚多,陈万仞拿着东洋指挥刀到处送人。

这一期间,第三战区好事连连,顾祝同迎来了一支新川军,也是最后一支出川抗战的部队:范绍增第八十八军。

自从范哈儿犯了一回二,被刘湘免去师长之后,跟随他多年的那些部属也跟着遭了殃,大多被整编丢职。

这个世上,绝大多数人都会慢慢活成盗版,只有少数人还是原创。比如范绍增,不管是浮是沉,讲义气都是他的固定标签。范绍增自己出钱,把多达百人的这些落魄者全都包下来,供吃供住,反正只要大哥还有一口饭吃,就饿不着兄弟们。

刘湘死后,范绍增见时机成熟,赶紧提醒何应钦兑现当初的承诺,给予一个军的番号,由他自己招募部队出川抗战。

何应钦转报蒋介石,蒋介石认为范绍增支持整军会议在前,揭发刘湘“谋反”在后,功劳很大,便大笔一挥予以批准。

编余军官们这下有了出路,剩下来的是兵。何应钦打算拨两师广东兵给范绍增,但范绍增想成立嫡系子弟兵,就以广东人说话大家听不懂为由拒绝了。

范绍增一混社会的,别的可能缺,唯独不缺关系。他可以通过军委会兵役总署优先搞来壮丁,也可以利用袍哥、旧部的人事关系,从社会上招揽青年和学生参军。不到10天,人就全部凑满了。

武器方面,范绍增找孔祥熙批了一笔资金,委托重庆兵工厂造轻重机枪,接着找顾祝同、找王缵绪,能找的都找,再把藏在家乡的一批武器拿出来,凑足了步枪及子弹。

第八十八军只有一个师的番号。范绍增自任军长,师长便准备授予他的好友罗君彤。

那时候军队编制越来越少,大家都盯着这块肥肉。康泽通过中介人对范绍增说:“罗君彤是文人出身,没有军事学堂毕业的牌牌,现在出川抗战,可比不得过去在四川打内战啰,必须找几个军事学堂毕业的得力之士,跟着你才行。”

范绍增觉得有道理,就从康泽那里吸收了一批人。罗君彤知道后很生气,请假离开了部队。

罗君彤向来都是范绍增身边的师爷,他这一走,让哈儿着了慌,想想左右都是关系,哪个推荐人都得罪不起,到最后我这个军长不就被架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