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大败局(第2/9页)

对外,通过革命外交的方式,拿到了关税自主权,不仅表明各国列强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承认,而且一下子树立了中央的形象。

对内,也没闲着,施行“削藩策”,先削老李(宗仁),再削老冯(玉祥),忙得不亦乐乎。

那个绝顶聪明的东北人杨宇霆不是曾经说过吗,他们这帮人迟早是要自己打起来的。

果然。

战前,所谓中央政府,名为统一全国,实际只控制了长江下游的几个省,具体来说就是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个省。

这一点财政部部长宋子文最清楚,因为他就只能从这四个省收到钱。其他地方的诸侯都是各收各钱,各支各用,一两银子都不愿多给朝廷。

战后,蒋介石通过斗败李宗仁、冯玉祥,使南京政府获得了更多省份的实际控制权,也就是说可以在更多的省收税了。

正因为如此,蒋介石当着张学良的面拍了胸脯:弟弟你大胆往前走,哥哥我做你的坚强后盾。

在诸多列强之中,蒋介石最恨的无疑就是那个被他称为“红色帝国”的苏联。到现在为止,蒋公子(蒋经国)还被斯大林扣在西伯利亚呢。

他支持东北军朝苏联叫板。

废除中俄一切不平等条约,放弃在华领土权益,那是列宁在世时就信誓旦旦承诺过的。如今十几年过去了,中东铁路还是被牢牢控制在苏联手里,所谓“共管”,中国人却根本插不上手,使中东铁路沿线俨然成了比租界还要过分的“国中之国”。

老子说过的话,儿子来个装聋作哑,死不承认,也只有苏联人才做得出来。

 

蒋介石支持张学良跟苏联叫板,收回中东路权

 

道理是非在我们这头,所以一定要斗争到底。

蒋介石还帮小弟分析,现在西方列强都视共产主义如洪水猛兽,它们对于共产主义的大本营苏联自然绝无好感。东北一旦和苏联闹起来,西方人该帮谁呢?当然是帮我们呀。

事情真闹大了也不要怕。哥哥我现在后方稳定,如果需要,可以随时要人给人,要枪给枪,就算苏联人是只真老虎,咱也能在它身上扒层虎皮下来做斗篷。

蒋介石当场表态:一旦中苏开战,中央可出兵十万,拨两百万元军费。反正绝不让你老弟一个人在那里苦撑苦熬。

说的人信口开河,听的人却门清得很。那“两百万元军费”现在就要,至于“出兵十万”以后再说也不迟,我们东北军暂时还搞得定。

在中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前,没有一个地方政府愿意中央派兵到自己区域里来,管你说得怎么天花乱坠,什么抗日抗苏剿共,都不行——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乘机来“削藩”的呢?这跟有没有觉悟、爱不爱国可全不搭界。

骑虎难下

 

有了蒋介石的承诺,张少帅的气壮了。回到沈阳,马上加紧部署。

一出手就很漂亮,不仅收回了中东铁路电权、管理权,还把铁路管理局的苏方正副局长都抓了起来。

出乎中方意料,事发后国际舆论都站在了苏联一边:各国在华权益那都是有历史原因的,本来大家好说好商量,君子动口不动手,你怎么说着说着就动手了?

苏联政府这下来了劲,趁势顺竿爬,以受害人的姿态作出一系列激烈反应:断交,抓人(中国侨商),扣船(中国商船),派兵。中苏边境一时乌云密布。

对于东北方面来说,搞爱国运动是有充分思想准备的,遗憾的却是没军事准备——没想到看似病歪歪的苏联也敢动武。

大兵压境,少帅犹豫了:既然没准备,那就先往后面退退吧。

但是事情到了这一步,想退都很难。

什么叫骑虎难下,现在就是。从东北方面对苏联展开行动以来,各地的示威声援游行那是风起云涌,一浪高过一浪,中央政府方面也一样,除了外交部力挺以外,连身为国民政府主席的蒋介石都坐不住了,亲自站到台前发表了正气凛然、毫不退让的对苏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