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不眠之夜(第4/8页)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像那个传说中的西方预言家查拉斯图拉一样,石原也给日本算了一卦。

他说今后日本和美国迟早要打一场“最终的战争”(倒还是蛮准的)。

要打的话,日本在战略上非常吃亏,主要是国土无纵深,又缺乏战略资源(后来也应验了)。

所以一定要拥有一个后方基地,这个基地就是“满蒙”(缺德结论就这样被推导了出来)。

在战后的远东军事法庭上,起诉方曾把日方的一份奏折作为证据提出犯罪指控。

这就是著名的田中奏折。全文很长,有四万多字,但被人们记住的只有两句话。第一句话:要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第二句话:要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田中奏折在史学界是有争议的,日本人一直说它是伪书。

从田中当政时推行的政策来看,出自此人之手的确疑点很多。因为田中的对华外交政策有个名堂,叫做积极外交。

 

田中奏折在远东军事法庭上曾成为起诉证据之一

 

所谓积极外交,就是依靠奉系军阀首领来维护和扩大“满蒙权益”。虽然一样是打坏主意,但它与“征服满蒙”毕竟还是两码事。

其实田中奏折的大部分理论观点,都来自于“最终战争论”。

石原的理论一出炉,就被日本陆军当成了宝贝,并成为关东军策动九一八事变的指导思想。

一切都预示着,关东军这次不光是消灭两个东北的头头脑脑就算了。他们要玩儿一把大的,把“满蒙”一口吞下。

在东北,石原和板垣等人都亲自观摩了中苏之战的实况。看完之后,石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说了这样一句话:“对付张学良连我的家传宝刀都不需要,竹刀就足够了。”

他又一次作出预言。

我敢断定,如果一旦有事,关东军不用两天时间就可以占领奉天。

不过从现在开始,我们需要准备和等待,因为行动的最终实施至少还需要两年时间。

石原比河本更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他不仅狂妄,而且冷静,不是一般的冷静,而是超常的冷静。

一个行动计划,仅仅方案的完备,石原就用了一年多时间。

在这一年多里,由他和板垣带队,组成了“参谋旅行团”,在东北境内跑了一圈。

一圈跑下来,石原已经为关东军占领“满蒙”安装了全副的GPS导航。

接下来,他需要等待的只是一个在他看来最为合适的出手机会。

张学良的秘密

 

这时候,被石原称为“用竹刀就能对付”的张学良在哪里呢?

他在北平。

因为参与中原大战,张少帅在东北之外又获得了对华北的控制权,拥有地盘之多,几与南京政府相当,国内没有一个地方诸侯能与之相提并论。

渐渐地,他似乎已淡忘了身后那个长满大豆和高粱的地方,那个父辈基业之所在。

其实那两年东北的事情特别多,而且大多跟日本人的挑衅有关,在朝鲜甚至爆发了骇人听闻的排华运动。

可是这些都没能引起张学良的足够重视。

为了打击反叛的石友三,他再次抽调八万东北军主力入关,这些精锐部队在平叛之后,都再未返回东北。

东北已经危机四伏,他却听不见,也看不到。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上,没有谁可以真正高枕无忧。石原终于把“竹刀”磨好了。

最初他的设想是招一批浪人,让这帮孙子穿上东北军军服,然后对日本总领事馆和关东军驻地发动袭击,以此来挑起事端。

后来又觉得不妥。因为这样一来,牵涉人数太多,加上那些跑江湖的浪人又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人多嘴杂,难保不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