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再战江湖(第4/17页)

怎么办?

只有装傻充愣了。

好在装傻这件事,对马占山来说,是先天有禀赋,后天很努力,早成精了。

他把参谋长推出来,安排他担任军政部次长,并以次长身份到长春代行部长一职,这样他本人短时期内就不用离开齐市了。

这一关总算是暂时糊弄过去了,但马占山已经意识到,关东军需要的是一只听话的狗,如果自己不是或不肯就范,他们迟早会对你动刀子的。

三是想不到自己的处境会如此尴尬。

马占山离开海伦降敌,这消息对枕戈待旦的三军将士来说,犹如一声晴天霹雳。

那年月,当汉奸的多了,今天一撮,明天一撮,大家司空见惯,都不当回事了,反正这些人本来就不是什么好货色,退一步说,要是他们不当汉奸都奇了怪了。

不管怎样,我们还有一杆大旗,那就是马占山,他是永远不会倒的。

江桥抗战,名动天下。马占山初到海伦,其声誉曾如日中天。不仅周围各路武装皆以能听其指挥为荣,就连黑龙江省的蒙古王公都愿意受他调遣:您老人家指哪儿,我们就打哪儿,您让我们上哪儿,我们就上哪儿。

部队要招兵买马,第一天贴出章程,第二天全国各地要来投军的学生、义勇军(当时称为“援马团”)就挤破了街,把个小小的海伦城弄得热闹非凡。

要人有人,要粮饷有粮饷(捐助),然而众人始料不及的事还是发生了:主帅一声招呼不打,就去降敌了。

谁降也轮不到马老爷子这样的盖世英雄啊。

众人惊诧莫名,面面相觑。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实在是太快。

长久以来一直支撑大家的精神支柱轰然倒塌,所部顿时分崩离析。

谢珂黯然离去,徐宝珍不辞而别,谋臣勇将一时星散。

老马的卫队其时正驻守黑河,激怒之下,竟然把马占山的老家都给抄了,此即“黑河兵变”。

人心散易聚难,自此以后,那个曾在江桥令日军闻风丧胆的英雄集体再未能真正恢复昔日元气和风采。

这是最让人痛心的事。

海内外舆论为之大哗。“马占山牌”香烟再也没人抽了,好好的牌子一下子就臭到了家。捐钱捐物的则个个痛心疾首,义愤填膺:俺们省吃俭用,捐出来的那些血汗钱都是给你抗日用的,你现在这样做不是拿我们当猴耍着玩儿吗。更有那不依不饶的,甚至在报上发表声明,要求老马把他们捐的钱物一个不少地全吐出来,还给他们!

遭人白眼儿闲话多了,连家属也受不了。马占山的儿子从上海寄了封信过来,开头还说得很是温馨,说老爸您在前线打仗给家里扬了名,沾您的光,那些日子,儿子我在街上走路都是飘着的,然后话锋一转——可是听说您最近投降了日本人,真的假的,不会吧?

 

误入歧途的马占山内心十分痛苦

 

要是真的,咱啥话也别说了,一刀两断:你没资格做我老爸,我也不想再做你的儿子。

对马占山这样的“老派人”来说,传宗接代的观念根深蒂固。就这么一个儿子,宝贝得不能再宝贝,要不然也不会想到要送到大上海来给养着了。现在儿子说不要他这个老爸了,可想而知,这个打击有多大。

老马接到信,当时就哭了。

众叛亲离,名誉扫地,还让日本人给钳制着,里外不是人,心里这个苦啊。

其实,怪不得别人,都是自找的。

大家以前烧香上供,那是因为你抗日,现在你不抗日了,有什么理由再宠着你?

大兄弟,还是听听这句话吧: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及早悔悟,还来得及。

幸运的是,马占山听进去了,在名誉地位权力都即将付诸东流之际,他决定“反正”,重执抗日义旗。